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回复: 2

[公告]论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2 12: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告]论诗!
论诗!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这是一种再创造。
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想像不仅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这是不可能的。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由于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因此,诗不可能更多地告诉什么,诗的特点是抒情。读诗并试图达到正确欣赏,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事物。与其说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 。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的东西“泡”开,就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须的,因为它们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以把内容讲清楚)。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储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
一般来说,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拔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什么,而是隐喻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
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诗是高级艺术,诗需要咀嚼再三,寻求真味。
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蕴着的丰富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
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是最后的目的。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当然,这里所谓的“猜”,其实就是欣赏过程中对诗人的综合性思考。
我们读诗会感觉到,诗的语言是不边贯的、断断续续的,跳动性很大。为了使上述所谓的“综合性思考”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以填补,这无论对旧诗新诗都是需要的。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连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发表于 2003-10-23 0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论诗!

下面引用由蜀狂2003/10/22 05:50pm 发表的内容:
学习中!
发表于 2003-10-24 14: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论诗!

看过了,好好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2 22:58 , Processed in 0.0900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