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回复: 6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1 1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月二,炒料豆,最起码在鲁西南农村是一个很盛的风俗。过了春节,闹罢元宵,二
月二,在农家人的节目单上,也是一个排在第三位的庆典。尽管就节日气氛、隆重程
度而言,远远比不上春节和中秋,但在农家人的眼里,其地位却是与清明、端午、重
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查证,二月二的来历和吃料豆的习俗确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但我在“二
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之外,所关注和思考的却是农家人在这个风俗的本身所遗留下
来的的美好希冀的痕迹。
  在童年的记忆里,二月二这一天,左邻右舍都是依照旧俗竞相张罗忙活的,母亲
在这方面更是积极和虔诚。一到正月底,母亲便让我和弟弟到河堤上去提一篮子黄沙
土,仔仔细细地晒干,又用细箩仔仔细细地筛过。等不到二月二,我和弟弟就闹着嚷
着要娘“快炒!快炒!”,甚至熬到半夜也守在锅台边,只为能吃上那又香又酥的料
豆。再勤俭,再难过的农家,每每此时,也总是或多或少地炒上一些,即使大人一点
不吃,也免得孩子瞪大了眼睛看人家的孩子吃而干咽唾沫。二月二,是属于孩子们的。
  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母亲炒的料豆不糊不嫩,外香里脆,亮晶晶、黄灿灿、
脆生生、甜津津。每年正月底,父亲都在院里支起一口大铁锅,我就成了义不容辞的
火头军师,母亲则梳洗打扮得干干净净,手持一把似铁非铁的铁铲,开始了她的拿手
好戏。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挽着兜子,提着篮子,挎着箢子,不约而同地聚到我家来。
那样的日子,是我和弟弟每年难得一次的幸福时刻。
  炊烟缭绕了农家小院,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孩子们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精气神都
留给了那样一个平平常常的夜晚,那一夜,大人们发自内心的疼爱与宽容甚至超过了
过年。
  二月二一大早,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早早地爬起来,赶在天亮以前
的朦胧夜色里,布置二月二的农家风景:院子内、场院里,母亲用草木灰分别画就了
一个大粮仓,一圈圈,一层层,尖端处还压着一把大扫帚或者一张大木锨,屋子里也
都用草木灰画好了相像的图案。等到天亮的时候,母亲已烧开了水,准备好下锅的水
饺,然后叫醒我们。于是,我和弟弟争抢着去放鞭炮,一般情况下,母亲允许我们燃
放的鞭炮最多也不过20个,但我们并不在乎鞭炮的多少,只要它震耳欲聋,只要它噼
哩叭啦乱响。按照老家的风俗,鞭炮一响,母亲便应声把水饺倒进锅里。这时候,我
和弟弟自然而然成了母亲的帮手。母亲总是虔诚地多盛出一碗水饺来,祭灶祭天,因
为这开春的饺子翻腾着农家人火热的渴望,也拉开了又一年春耕夏种的序幕。
  二月二的早餐,因为有了料豆的存在变得格外香甜。我吃了一大碗,弟弟也要一
大碗,不过我比弟弟吃得快,也就常常趁他不注意抢上一两个,于是,弟弟装作没看
见,笑了笑作出埋头继续吃水饺的样子,然后看我放松了警惕,突然间杀将过来。显
然年幼的他还不是我的对手,只好无功而返。但他并不甘心,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
终于从母亲的碗里偷走了一只,一场水饺争夺战就这样宣告停息。
  填饱了肚皮之后,多往怀里揣上几捧料豆,是我出门前最后的心事。弟弟看我冲
出门去,自己也想仿着我的样子装满口袋,浑身上下摸了个遍,却发现并无口袋可藏,
只好怅然作罢。
  其实,小时候二月二的早饭对我们并不最具诱惑力,儿时所真心期待的,是早饭
后我们的小口袋全部被母亲装满,然后跑上街头和小伙伴们交换品尝时那份二月二所
独有的兴奋和神气。
  二月二的学校,伴着铃儿叮当,从教室里飘出阵阵清香,谁的口袋里不是装得鼓
鼓囊囊?课间、饭后,你给我,我给你,相互交换。洋洋得意地张大了口,捏起一粒
料豆,远远地扔到嘴里,或抛到空中,用嘴“叭”地一声接住。“咯嘣”一声,好脆、
好香、好神气!
  不过,二月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教室里的那一张讲桌。二月二的早晨,上面往往
是铺着报纸堆满料豆的,堆得很圆!即使是最馋最馋的馋鬼,从桌前走过也不会吃一
粒。那是颗颗孩子的诚心堆成的,那是留给老师的。走上讲台,看一眼桌上冒尖的“珍
珠”,老师常常伫立良久,接着赠一个甜蜜的微笑,庄严、郑重地品上一粒,然后声
音宏亮地喊一声“上课”!
  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王。四十多岁的年纪,喜欢穿一身中山装。王老师有一个习
惯,每年二月二,他都要讲一篇叫做《我爱故乡的杨梅》的课文,王老师总爱打比方
说,料豆就是咱心中常青的杨梅。
  那一讲桌的料豆,王老师并不舍得真吃,常常拿来两只崭新的粉笔盒,细心地装
好了,留起来。半月甚至是一月后,王老师再分给大家,每人一小捧。于是,我们又
会拥有一个不是二月二的“二月二”。
  我便狼吞虎咽一般地暴食起这难得的美味来,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精光,同桌的
狗蛋和胖子他们仿佛约好了馋我似的,一粒一粒洋洋得意地细嚼慢咽,馋得我直往肚
里咽唾味。不过也有比我更难受的,那就是守在门外的弟弟和他的小伙伴们。
  今年回家探亲,使我有机会回到了二月二的童年。家家户户依旧炒料豆,而且还
翻出了许许多多的花样来:糖酥、油炸、茴香煮……同样的风味,同样的情趣,谁不
想过个瘾、吃个够?况且一年只这么一回。
  农家人依旧隆隆重重地把二月二当作节日过,但已不再是企望来年而是庆祝昨岁
的丰收。偶尔也见到场院里我童年的那种垛形图案,但这本身也已仅仅只是过来人二
月二不愿摈弃的一个习惯而已。
  我便问母亲:现在还“压”囤么?母亲指了指堆满屋角的粮食袋子,笑着回答我:
傻孩子,成堆打摞的粮食都没地方倒,哪里还有空去“压”呢?
  同样的料豆习俗,在母亲眼里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变的是母亲对儿子永不更改
的牵挂。
  哦,这亮晶晶、黄灿灿、脆生生、甜津津、令我魂牵梦绕的料豆,该是历史的见
证人,该是我赤诚情怀的使者:一头是故乡和故乡的童年,一头是眷恋,是已经长大
了身为游子的我。

作者:何 林 山东有线电视台 编导 制片人

 楼主| 发表于 2004-2-21 1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这个贴子最后由雪韵在 2004/02/21 11:20am 第 1 次编辑]

作者写的鲁西南的风俗,跟我们家乡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们家乡也会在头一天(初一)炒糕豆、料豆。糕豆是用黍子米面加上糖(以前是糖精),和好,擀上一张大饼,用刀切成菱形,放在盖顶上凉晒。把豆子用水泡过,也有加上糖精的,凉干。初一下午就家家户户炒出来。晚上就平均分给每个人。
以前,上晚自习的时候,就急不可待地装在口袋里,咔咔砰砰的嚼起来,碰到同学,就一定给人家交换尝尝。
第二天,都会给老师放满讲桌……
母亲说,二月二的糕豆留到清明,吃了就不害牙痛。姐姐们是能留住的,而我早馋的吃光了
……
这些记忆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却好多年没有在家过这个节了。
现在,母亲的身体不行了,不能再去撒粮囤了。糕豆没有自己炒了,都去集市上买。不过,每年母亲都会给我们留一些的,等到多久我们回家也会品尝到甜甜的糕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1 14: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湖南,好像没有这种习俗,三月三,倒是有的,放风筝。。。每年三月三,都能捡到很多断线的风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1 2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呵呵,这些习俗我都不太知道,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2 1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呵呵,真是我们山东的风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3 14: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呵呵,我还以为是小妹自己写的,还想说你呢,太长了!呵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3 15: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月 二 , 料 豆 喷 喷 香

下面引用由月影入梦2004/02/23 02:30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还以为是小妹自己写的,还想说你呢,太长了!呵呵呵呵
本来啊,我想写这么一篇的,但是这篇写的太全面了,况且与我们家乡相差不是很多,就借来赠与大家了。
算小妹偷懒:))
:em63:  :em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0-19 07:36 , Processed in 0.258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