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回复: 5

[原创]登阅江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5 23: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月儿明在 2004/11/05 11:36pm 第 1 次编辑]


    气云虬敛,山形猊聚,大江东注休还。
    孤日照旗,舟舻射雪,两淮历历河川。
    高阜在龙田。
    渐烟漉汀洲,钟动斜笾。
    千里罡风,水沉浩浩绕吴天。
            ------《望海潮*登阅江楼》
   
    登阅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那一天风和日丽,与友人乘车至狮子山下,沿山东侧的弧形圈慢慢走上,远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黄鹤楼。
   
    友人提醒我,观完阅江楼,什么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也不用去了,四座楼从建筑外形上看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各楼的史序、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不同。前三座楼的特点是先有楼后有记,或有楼无记,但每一座楼都有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曾经是有记而无楼,让多少文人墨客遐想万千,这也是现在的阅江楼最大的特色之一。
   
    一路上穿花度柳,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壁挂着有关明朝历史事件的绢画,朱元璋、刘伯温、马娘娘等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绢上。
   
    回廊的中间是一块长五米、高2米左右的碑刻,两边分别刻着明朱洪武与学士宋某的《阅江楼记》,朱文上写着:“今楼成矣,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正值,天宇澄霁,忽闻雷声隐隐,亟倚雕栏而俯视,则有飞鸟,雨云翅,幕于下,斯楼之高,岂不壮哉。”;宋文上写着:“登览之顷,万象轰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踵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楼未建成,观后感已出矣!
   
    走过回廊,终于来到楼下,但见楼高约50米左右,分上下7层,雕梁画栋,檐牙凌空,果然是“水天明月古来双”,转向西北角远眺,远处长江如玉带环绕,长江大桥如彩虹悬跨空中,江面上淡雾朦朦,几只雪帆飘忽其间;稍近处,高楼林立,烟树重重,流莺婉转;近处龙盘凤柱,真是“远映一轮皎日,近拂八面和风”。上至四楼,气势又自不同,有“一望大江开,狂龙奔入海”之势,每个角度景色各不相同,可谓步步生景,让人不忍离去。
   
    观完楼,从来路往回走,又至回廊前,觉得碑刻旁最好立一小碑,上写四字“先记后楼”,以免让游客误会阅江楼是复古品而非新建,至于因何只有记而无楼,并不说明,造成悬念,让游客慢慢揣磨岂不快哉?
   
    在回去的路上,友人说当初阅江楼兴建时曾征求过广大市民的意见,大多数人持同意意见,只有少数人反对,理由有二点:一是劳民伤财,不如把建楼的钱捐给希望小学,即建了功,又颂了德;二是建了楼便没有了那种神秘色彩,还不如空在这儿给人以悬念。观完阅江楼,我认为还是建的好,建成后的阅江楼大气恢宏,南京的众多景点中,秦淮河的脂粉味太浓,中山陵、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建希望小学是必要的,但不能让希望小学成为各行各业前进的桎梏;“先记后楼”总比“有记无楼”后人拿着《阅江楼记》对着光秃秃的狮子山望天兴叹的好。

发表于 2004-11-6 08: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阅江楼


   气云虬敛,山形猊聚,大江东注休还。
   孤日照旗,舟舻射雪,两淮历历河川。
   高阜在龙田。
   渐烟漉汀洲,钟动斜笾。
   千里罡风,水沉浩浩绕吴天。
           ------《望海潮*登阅江楼》
   
   月儿偶也跟着你登了一回阅江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阅江楼

好滴,悄悄,咱俩合个影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6 15: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阅江楼

好美的景致      应该留影滴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6 22: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阅江楼

那么壮观的景色,偶什么时候能够亲眼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7 1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阅江楼

  等俺看完了其他三楼再来领略阅江楼,免得误了那三座名楼的景致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0-19 23:39 , Processed in 0.2598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