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9|回复: 18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3 16: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芯疏影在 2004/02/23 04:03pm 第 1 次编辑]

文:《红茶访说茶》 图:茶艺茶文化
百忙之中,觅得一闲,邀二三好友,择幽静之所,砌茶小憩,品茗欣赏,天壤间更有何乐?
现择以下十茶:

1、色香味形具佳的西湖龙井(原产杭州西湖的龙井)
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口齿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2、“音韵”留甘的铁观音(原产福建泉州安溪县)
烹来勺水浅杯斟,尽不余香舌本寻;七碗漫夸能畅饮,可曾品过铁

3、茶中英豪——祁红(原产安徽祁门)
祁红条索紧细,锋梢秀丽,色泽乌润,滋味鲜醇甘厚,叶底鲜红明亮,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

4、银装素裹的白毫银针(原产福建福鼎和政和等县)
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茶中故旧——蒙顶茶(原产四川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甄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6、“吓煞人香”的碧螺春(原产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从来隽物有佳名,物以名传愈见珍;梅盛每称香雪海,叉尖争说碧螺春。

、云蒸霞蔚的黄山毛峰(原产黄山)
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可是除这四绝外,还有一绝,那就是轻香冷韵、袭人断腭的黄山云雾茶。

8、喉韵锁香的冻顶乌龙(原产台湾南投县鹿谷乡)
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有花香略带焦糖香,滋味甘醇浓厚,耐冲泡。

9、白银盘里的君山银针(洞庭湖上的君山岛)
冲泡君山银针时,会出现茶芽在杯中三起三落的景观,历来传为美谈。

10、独具风格的普洱茶(原产云南思茅地区的普洱县)
香于九畹芳兰气,团似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唐代诗僧皎然,系东晋谢灵运的世孙,一生不问政治,只留心于山水田园、
茶道诗歌,他是茶圣陆羽最交心的朋友,在一次一起品茶的时候,以诗助兴
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发表于 2004-2-23 16: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谢谢美女 梅芯 为梅庄送来好茶:)
 楼主| 发表于 2004-2-23 16: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小丫头,因为梅芯特爱荼文化。来到成都快一个星期了。整天泡在荼楼里面不出来咯!品茗,或许是品一份心情!
发表于 2004-2-23 16: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这个贴子最后由烟霞雨濛濛在 2004/02/23 04:38pm 第 1 次编辑]

好茶配好壶:)
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名壶!
http://www.tongjun.net/tea/image/taoyi/hu-002.jpg
早期嵌盖大圆提壶:
    明
    佚名
    高193毫米    口径86毫米
    此壶制作间洁粗犷,实用功能性强,不做过多人工雕饰。富有民间气息。
发表于 2004-2-23 16: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http://www.tongjun.net/tea/image/taoyi/hu-001.jpg
提梁壶:
    明
    时大彬
    高205毫米    口径94毫米
    子口刻款:大彬
    此壶造型质朴大方,雄厚大度,为传世大彬最精美的代表作。盖有“天方阁”小印一方。南京博物院藏。
发表于 2004-2-23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http://www.tongjun.net/tea/image/taoyi/hu-003.jpg

水仙花六瓣方壶:
    明.嘉靖
    高90毫米    口径105毫米
    底刻款:时鹏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此壶为水仙六瓣造型,寓圆于方,见棱见角。明快动目,是早期紫砂精品。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发表于 2004-2-23 16: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http://www.tongjun.net/tea/image/taoyi/hu-004.jpg

六瓣圆囊壶:
    明.正德八年
    高99毫米    口径118毫米
    底刻款:大明正德八年供春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此壶造型周正,色泽细润、古秀可爱。供春是造紫砂壶的明代鼻祖。
 楼主| 发表于 2004-2-23 16: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芯疏影在 2004/02/23 05:02pm 第 1 次编辑]

是好壶,不过梅芯喜欢那种特别小巧雅致的小紫砂壶!
发表于 2004-2-23 1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http://www.tongjun.net/tea/image/taoyi/hu-005.jpg
橄榄式壶:
    明
    徐式衡
    此壶色泽古朴。造型端正,亲切自然,实用性极度强。
发表于 2004-2-23 16: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紫砂壺優點
  真正令愛茶人士感到興趣的是﹕紫砂壺到底具備什麼樣的魅力,能夠自明迄今,不論朝代更迭或是社會變異,它都能在這個嗜茶的民族中,獨領風騷?
  關於這個課題,我們不妨試著從實用層面與藝術層面來加以解釋一番,一般說來,紫砂壺的實用功能大致具有下列幾項優點:
1「宜興茗壺,以粗砂製之,正取砂無土氣耳」又「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上述為古人總結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壺來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與水溫,當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渙散」的好茶,比起其他材質茶壺,其茶味愈發醇郁芳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紫玉金砂》雜誌第六期的「淺談日用紫砂陶的實用功能」,當有更科學化的解釋。)
 
2 紫砂壺「注茶越宿,暑月不餿」,茶汁不易霉餿變質,且不易起膩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費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處所指的「暑月不餿」,即夏日隔夜亦不餿,這在台灣亦是事實,但若將「暑月」強解為「數月」則顯然誇大不實,相信亦是早期「紫砂壺神格化」的謬論來源之—。
雖然就茶道而言,理應「旋淪旋啜」、「宜傾竭即滌去停渣」,即隨泡隨飲,事畢即清除茶渣,但現代人生活繁忙,將茶渣留於壺中數日亦是常事。對此,清人吳騫記載了他的洗壺妙方﹕「壺宿雜氣,滿貯沸湯,傾,即沒冷水中,亦急出,冷水瀉之,元氣復矣。」讀者不妨一試。
 
3 紫砂陶是一種介於陶和瓷之間,屬於半燒結的精細?器,具有持殊的雙氣孔結構,透氣性極佳且不滲漏。由於這種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壺經久用,自然能於內壁累積出「茶銹(茶山)」,此時即使不置茶,葉,單以沸水沖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來。(也由此可知「一壺不事二茶」的原因)。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壺身光澤越加光潤,而且據《陽羨茗壺系》載﹕「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闇然之光,入手可鑒」,此即指常用乾布摩拭,更顯氣韻溫潤,這也正是國人熱衷的「養壺」。
 
5 紫砂器具有耐熱性能,冷熱急變性佳,寒天臘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溫度遽變而脹裂。當然,這點對於地處亞熱帶的台灣而言,可算是無需憂心。(壺身有暗傷者,另當別論。)
 
6 紫砂砂質傳熱緩慢,執用時較不易燙手,且性耐烹燒,可放在溫火上燉煮,所以用紫砂製成的砂鍋十分受到人們的歡迎。此外,紫砂因傳熱慢,所以保溫亦較持久,此點對於喜喝半發酵茶的台灣同好而言,更是一項難得的特點。
 
7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準的製壺技藝,所以成品口蓋嚴密,縫隙極少,減少了含霉菌的空氣流向壺內的管首,相對延長了茶湯變質的時間,有益人體健康
发表于 2004-2-23 16: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題宜興茶山  詩.(唐)杜牧
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
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徑度喧豗
等級雲峰峻,寬平洞府開
拂天問笑語,特地見樓台
泉嫩黃金涌,芽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輕騎若奔雷
舞袖嵐侵潤,歌聲谷答回
磬聲藏葉鳥,雪艷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
樹蔭香作帳,花徑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杯
重游難自克,俯首入塵埃
发表于 2004-2-23 17: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武夷山採茶歌  詩.(清)民間流傳

清明過了谷雨邊,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無走頭,三更半夜爬上樓
三捆稻草搭張鋪,兩根杉木做枕頭
想起崇安真可憐,半碗腌菜半碗鹽
茶葉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賽過雞
采茶可憐真可憐,三夜沒有兩夜眠
茶樹底下冷飯吃,燈火旁邊算工錢
武夷山上九條龍,十個包頭九個窮
年輕窮了靠雙手,老來窮了背竹筒
发表于 2004-2-23 17: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茶的传说

    中国茶源自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去的东西。为了知道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肚子中的变化。
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是士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茶”。以后每当吃进有毒的东西,便立即吃点茶,让它搜查搜查,把毒物消灭掉。后来,终于有一次神农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就死了。

发表于 2004-2-23 17: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性茶叶专业出版物。据不完全统计,经整顿后的我国茶叶期刊共有22种,其数量之多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发表于 2004-2-23 17: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因为,婚礼不仅仅是向社会公布或要求社会承认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实际也是通过宴庆,为新郎、新娘举行认亲拜友的一次“招待会”。所以,结婚喜庆的一天,一般也是缔姻两家至亲好友大聚会之日,客至献茶,这样,婚礼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我国开始盛行饮茶的时代。但是,这里要说的还不是缔婚过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礼中直接用茶为仪的各种礼俗。
茶与祭祀 :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珞七在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5-1-9 12:31 , Processed in 0.0906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