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6|回复: 6

荒 原 的 牧 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3 17: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未弋在 2005/02/16 01:37pm 第 2 次编辑]

                        荒    原   的   牧   歌
                                    —— 温万鸣诗歌精神向度浅析
                                              未 弋
    温万鸣近年的诗作中,往往贯穿着对生命本初状态的探寻和虔诚的宗教献身精神。这二维主体精神之光,烛照着诗人在困厄与困惑中的诸多理性思考。
    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与思考,是第三代诗人以来即格外关注的一个命题。
    万鸣诗歌正是在这一命题的背景下形成独具慧心的人生感悟。透过人类由年轮沉积而形成的怯懦与残忍,诗人发现,生命只有在处于古老背景的本初状态时,才具有海的宽阔与山的高大,宛如“云彩般流动的孩子”“进入草原/看见最有力量的冰峰”(《今夜多梦》之七)。这是本初生命所具有的永恒性,如同“生命原始的烛光”,在暗夜里,容纳一切,“蔑视一切”。
    在生命探寻的进程中,由于传统世俗的强大以及自身的生存困境,诗人难免充满了困惑和与斗争。困惑之一,是作为本体生命,自身如“落日的悲壮与正直”(《情绪转化》),却一生都在苦寻人生的位置。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撞,使诗人将自身的位置挤缩到一个多么可怜的地位,哪怕是作为“长在牧场中心”的“一棵真正的牧草”。但这“唯一的愿望”(《想象的边缘》)也遥遥无期,难以实现,这不啻是生命的不幸和悲哀。困惑之二,即对人们世俗的追求和自身的追寻产生着怀疑。面对社会世俗所承认的某些观念和责难,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放弃与对某种虚幻的追求,诗人以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智慧,发出艰难的叹息与诘问:“亚当和夏娃/ 如果人类的苦难是源于你们的情爱/ 上帝创造男人时为什么/ 同时又创造了女人/ 追赶太阳的夸父/ 如果你真能抓住太阳/ 这庞大的光明你将如何处置”(《想象的边缘》)。显然,这种疑问,可以感受到它深刻的主体困惑。或许,这种困惑与启悟达到了某种偏激而尚不成熟,但它体现着诗人在“没有归期的水域远航”中,迎着“屡次被陆地拒绝”的灾难而万劫不悔的抗争精神。
    在社会存在与生命原欲的悖忤中,这种困惑与抗争的悲剧性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深入生命的终极探寻,万鸣在寻求中找到了一种宗教献身的途径。这种献身精神是否积极,这不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诗人认为,历史一经产生就是一种死亡,最高的美也注定死亡。而真正的死亡及其价值,不在于进行渲染,而在于小心地求索,譬如“破碎在大街小巷”的“玻璃器皿”,“使葬礼成为极其小心的艺术”(《今夜多梦》)之十)。那么,生命本质意义上的死亡价值是什么?就在于对美的挽救。在诗人看来,只有在挽救美的过程中,才能忘却自身,形成灵魂自由空间的超然性,产生真正的艺术,从而完成人类生命本质意义上“惊心动魄的舞蹈造型”。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窥见,万鸣诗歌正是被宗教献身精神和对真正艺术美的强大思维所包围。这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须背负着前行,每行一步是何等艰难与悲壮。如同“枯草伸入天空”、“情感雕成模式”。面对这种最高的死亡和最残酷的死亡,最重要的不是“逃避(灾难的)伤害”,而是“摆脱有(制造灾难)嫌疑的同谋”。要摆脱这种负担,必然导致感觉异化和心灵异化。这种异化是对新的世界的创造和精神力量的再生,它把现存空间进行了一次割裂,而引向了多维性和多向性,产生着自我本质的超越与智慧,并感受着历史和未来的回声:“自从你渡过了诗意的湖/ 智慧便成了飞翔的鱼/ 上升天空或沉入水底/ 都能从容不迫  挥洒自如”(《今夜多梦》之七)。
    综上所述,生命本初状态的探寻与虔诚的宗教献身精神同诗人个体遭际的灾难既对立又统一于万鸣人生进击与诗歌创作中,形成其特有的人生色彩和诗歌丰采。在不断进入“漠风与水井”(《想象的边缘》)的征程与冥想中,处于干渴生存状态的想象,使诗人焕发出生命的真正动力,高举“荒原永恒的牧歌”(《情绪转化》)和超人意志的烛光,行进在漫漫的人生旅途。
                        
      注:温万鸣是内江著名诗人。其诗作<流动的水仙>曾获1988年全国探索诗大赛三等奖。《诗歌报》、《星星诗刊》等刊物曾刊发其诗作多篇。
     (此文作于1994年10月。现发帖于此,望朋友们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05-2-13 21: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荒 原 的 牧 歌

[这个贴子最后由未弋在 2005/02/16 01:38pm 第 1 次编辑]

谢未弋兄
对温万鸣诗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高度赞扬
对新的世界的创造和精神力量的再生,它把现存空间进行了一次割裂,而引向了多维性和多向性,产生着自我本质的超越与智慧,并感受着历史和未来的回声很专业的点评 .让我们学习了
发表于 2005-2-13 23: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荒 原 的 牧 歌

   学习,提高欣赏和理解的能力~~
发表于 2005-2-14 0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荒 原 的 牧 歌

[这个贴子最后由二十四桥在 2005/02/14 09:50am 第 2 次编辑]

人类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诗,人类挣脱各种束缚,挣脱囚服、镣铐、枷锁,挣脱黑暗,向着光明狂奔,这是缪斯的召唤,诗表现的是人性中的各种可能性,所以,她是前沿的、革命性的。但悲剧在于诗人的身体被上帝安放在了与之格格不入的世俗社会里,这是一套按照功利原则而不是美学法则运转的体系,这种二律背反足以让一个诗人的灵魂四分五裂。
诗人把诗当成宗教,挽救美,救赎芸芸众生,这是绝望的呐喊,这种殉道精神带着理想主义的乌托帮色彩,于个人,是勇敢而悲壮的;于这个高度物质化的现实社会,只不过是一曲微弱的挽歌而已。
谢谢未弋兄,如此深邃思绪
发表于 2005-2-14 1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荒 原 的 牧 歌

诗人认为,历史一经产生就是一种死亡,最高的美也注定死亡。而真正的死亡及其价值,不在于进行渲染,而在于小心地求索,譬如“破碎在大街小巷”的“玻璃器皿”,“使葬礼成为极其小心的艺术”(《今夜多梦》)之十)。那么,生命本质意义上的死亡价值是什么?就在于对美的挽救。在诗人看来,只有在挽救美的过程中,才能忘却自身,形成灵魂自由空间的超然性,产生真正的艺术,从而完成人类生命本质意义上“惊心动魄的舞蹈造型”。
发表于 2005-2-14 23: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荒 原 的 牧 歌

诗歌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在于其精神世界的超越现实,否则还是难逃世俗的铁框。
诗人, 正是在这种现实和超现实的夹缝中,寻求属于自己空间的路。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无不在矛盾中挣扎,诗歌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
为了探讨和追求,努力的在生命的颜色里,分裂出属于自己的原色。
很高兴,未弋兄长给我们带来这篇评文,
尤其对于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该用什么样的目光去探求,这种为诗歌的献身精神,呐喊出自己的声音!
发表于 2005-2-17 1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荒 原 的 牧 歌

好东西要细品、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3 23:46 , Processed in 0.0821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