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8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5 2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对联故事如车载斗量,转一些,权供一笑~
想听故事的,乖乖坐好~`故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5-25 2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这个贴子最后由翠袖在 2003/05/25 08:41pm 第 1 次编辑]

         善对的厚脸皮客人
一老农携儿子去耕田,突然天降大雨。
老农出上联曰:“迷朦雨至,难耕南亩之田。”
儿子一时对不上来。
恰有一个路人经过,乃对曰:“泥泞路遥,谁作东家之主?”
于是农夫将这人请到家里。
来到家里,农夫叫道:“客已至矣,庭前整备茶汤。”
客人对曰:“宾既来兮,厨下安排酒席。”
农夫不怎么高兴,说:“不嫌茅屋窄,略坐片时。”
客人笑对:“且喜华堂宽,何妨数日?”
于是只好留客人住宿。
农夫说:“匡床已设,今宵且可安身。”
客人对:“主意甚殷,明日定留早膳!”
次日清晨,农夫起床来却见客人正在磨刀。
农夫大惊曰:“借问佳客,何故操刀而磨?”
客人对:“无故扰东,定当杀身以报!”
农夫大惊道:“倘死我家,必有一场官府事!”
客人应声道:“欲全我命,须得十两烧埋钱。”
农夫只好弄了10两银子给客人,说:“首饰凑成十两。”
客人掂量了一下,说:“秤头尚短八钱。”
终于把客人送出家门,农夫笑曰:“千里送君终一别。”
客人答道:“八钱约我必重来。”
农夫感到此人好笑,便道:“恶客恶客,快去快去!”
客人回头笑对:“好东好东,再来再来!”
对仗不够工整,故事倒是颇好笑。
 楼主| 发表于 2003-5-25 2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讨酒联
   
    一文人贪酒而厚颜,常乞诸邻而饮之。一日,酒瘾发而囊中空空,遂出而访友。
    至友家,主问:谁?
    客曰:我。
    及入内。
    主问:何来?
    客曰:特访。
    主人寒暄:君可好?
    客应:弟托福。
    主人呼仆:两盏茶来。
    客急止之:一壶好酒。
    主人笑而许之。至夜半,客不思归,主人曰:夜深君可去。
    客摆手:天亮我方归。
    主人愈不耐:盘中无菜无肴。
    客曰:厨下有鸡有肉。
    主人曰:灶下小童皆已睡。
    客答曰:房中老嫂未曾眠。
    主人倦甚:在下已倦,客人难留。
   
    客顾左右而言他:绍兴既完,高粱亦可。
    主人催客:西洋自鸣钟,十二点三刻。
    客对:东栈花雕酒,廿八两一瓶。
    主讥之:十足穷文人,专图白食。
    客不以为耻:真正老酒鬼,最喜黄汤。
    主人愤极:妄念抽丰,看我愿不愿意!
    客笑答:开怀畅饮,管你舍不舍得。
    厚颜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发表于 2003-5-25 2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真是好玩,啥辰光用此法骗些酒喝
发表于 2003-5-26 18: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哈哈,有趣!
如果还有的话,继续发,我喜欢看!
 楼主| 发表于 2003-5-26 2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苏小妹三难少游:
  宋朝词人秦观,字少游,才华过人。他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一日闻小妹要到庙中进香,便扮作游方道人,亲自相看,以试其才。待小妹到来之时,少游双手合什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见是化缘的道士,便应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再施一礼: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随口就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秦少游心下欢喜,又上前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见道人罗唣,已有些不耐,便含嗔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
  秦少游见苏小妹果是名不虚传,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发现秦少游原来是“疯道人”,便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一联让少游足对: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5-26 2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苏小妹三难佛印:
    传说苏小妹不但三难新郎秦观,还曾三难和尚佛印,其联其事都很有趣。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相善,暇时常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联对,佛印和尚也常来拜访苏东坡。时间一长,苏小妹也与佛印混熟了。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小妹一见机会难得,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
  人曾是佛,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联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闻言一愣,小妹却在一旁暗喜:“什么饱学之士,被我一难就难住了!”孰料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神态,立即慧至心灵,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竟然对得天衣无缝。小妹见没有难住佛印,便冲书房大喊一声:“哥哥,有客来访!”自己快步出门去了。
  一日,小妹身体不适,其兄正为她煎药,佛印正巧又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烹茗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小妹受了佛印上次之辱尚未泄恨,这次又见其兄重他而轻己,心里怨愤突生,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而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药。一旁的佛印可苦了,既听了“骂声”,还要对下联。他知道上次得罪了她,这次可要对得雅些,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东坡见小妹消了气,也微笑着对佛印跷了跷大拇指,赞他对得妙。自此以后,小妹对佛印也有了好印象,深感佛印虽是个光头和尚,毕竟是满腹才华。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佛印来家饮酒赏月,小妹也在座相陪。三人饮到酣处,一起走到后花园池畔边饮边谈,但见一池碧水,两岸青草,清风徐拂,明月倒映,甚得意趣。小妹见池水清清,倒影幢幢,兀地有感,回头对佛印言道:“我有一联,不知师傅能对否?”佛印说:“试试看吧,请赐上联!”东坡也在一边连声催促。小妹不紧不慢地吟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东坡一听也觉难对,内中既有数字,且波心的千佛乃渡江的五百罗汉及他们的倒影。佛印也在一旁沉思,无意间低头瞧见小妹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
  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妙极了!”小妹虽然三次都没有难倒佛印,却也真心佩服佛印的才华,大家从此成了好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3-5-26 2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母女巧联
    传说苏小妹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特别是在婚姻问题上她很有主见。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最终是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去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想起女儿住的那两间房也不知漏雨不漏雨,便带了丫环,撑上雨伞,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与丈夫在一起的念书声。苏小妹未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屋中。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摆设虽然简陋却有条不紊,便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又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在上联中用了“红花”、“防风”两位中药名,机灵的女儿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相对,而且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母亲是因为放心不下才来的,并在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便故意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出来了:
  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给女儿留下一些钱,放心地回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6-18 18: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故事专贴

               联语如刀亦伤人
  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一次在闲谈中,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为这副对联,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
  “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员。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得美丽动人。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陈回答说:“我东厢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不成。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夏瑞符是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交。
  “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罗振玉是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国维是一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犹深。他22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办的文学社。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儿女亲家。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1927年,罗振玉不知何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至今说法不一,但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
  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1525~1582)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虎榜”即是末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笑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人也有倒霉的时候。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府。家人告诉他说张在花园里,艾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眼之间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急急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艾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为了揭开这个谜,艾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的卧室。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对了。于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联的巧妙。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后面的“白面”对“黑心”,“虎榜”对“龙床”,可谓绝对了。
  神宗一看,两眼发直,恨不得扒了张居正的皮。张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权力,今天连老娘也不放过,岂能轻饶?但艾自修奏道,此事不可声张,得顾及皇家面子,且容慢慢来。
  腊月初八是晒袍节,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照,破旧袍换新,理所当然对张居正的袍子特别关照。虽然张居正请人修补了官服,但那袍角仍旧露出破绽。于是神宗就定了张居正“猥亵皇恩”的罪,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
  张居正启程时,艾自修给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张纸片。张居正一看,纸片上写的正是艾自修所对下联,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5-1-4 19:30 , Processed in 0.1277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