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回复: 2

我的母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7 14: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年回家,又听母亲念叨那段不知是戏文还是书文的话了。第一次听到,是200781日,农历六月十九。那天,我们回去给哥嫂新盖的房子“烧炕”(亲友都来庆贺)。在老屋的门外,母亲念叨了这段话:“十七八岁待去修,要擦官粉抹头油;二十七八待去修,公婆管得不抬头;三十七八待去修,一群儿女闹破头;四十七八待去修,前盖瓦屋后盖楼;五十七八……”末了,再叹息一句:没事琢磨琢磨,这不就是说的我自己吗?!
每当听到这些,我都不知如何开口,去安慰我一生历经沧桑磨难的白发亲娘。母亲走过的艰难坎坷,前半生是从小就听她讲述,后半生则是我亲眼目睹。
母亲出生于1929年农历八月初三,是家里第五个孩子。又正值她的祖父不顾儿女反对,用40亩地娶了一个比自己小30岁的姑娘做妾的混乱时刻,注定了不会得到多少疼爱。后边姥姥又给她生了三个弟弟。看孩子就是母亲童年时期最主要的活计。她经常背着小舅舅们去私塾门外听先生讲课,记性好得赛过那些正宗读书的大舅二舅。到了六、七岁该缠足时,姥爷坚决反对,说要留下个帮他做农活(大姨、二姨都早早裹脚,只能在家做针线)。耽误了两年再缠时,又逢日本人来宣传放脚。这样,我的母亲就有了一双半大不小的半放脚。
母亲天资聪颖。虽没读过书,记性却特别好。听姥爷读书讲故事,就记住了很多情节。什么三国呀,黄氏女游阴啊,等等,我小时候常听母亲吟唱。土改时,村里有人知道母亲头脑好使,要找去参加妇救会。姥爷生怕丢了性命,匆匆把母亲嫁了出去。入合作社在生产队干活时,一些婶子大娘连自己孩子的生日都记不住,常常要询问我母亲。母亲还会下象棋,这在周围的同龄村妇中,算是少见的。
母亲嫁进我家,跟少言寡语的父亲从没红过脸吵过嘴,但却受了不少我大娘的欺负,直到10年后分家。那时大爷当兵在外,已经生了大堂姐的大娘,嫉妒我母亲生了个男孩,月子里连口热水都不给喝。数九寒天,母亲只好含口冰化成水来喂养啼哭的我哥。以至于满口牙齿早早脱落。母亲不喝红高粱面粥,做早饭时馏一小盆白水,大娘下炕第一件事就是掀开锅盖,把那一盆白水泼到天井里。母亲只能忍着干渴下地干活。直到分家后,才过上几天贫穷却舒心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1966年农历七月底,我那原来就气管不好的父亲,倒下10天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面对着大大小小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两间草屋,母亲的心境可想而知。当祖母建议把未满周岁的我送人时,母亲的心动了。是姥爷的拦阻,让我能够留在母亲身边长大成人,却连累了我的姐姐没机会读书,让母亲吃了很多苦,生了很多冤枉气。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姐二姐先后出嫁,而廿多岁的哥却因家境贫困一直未能娶亲。为此,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竟然开始闯青岛换鸡蛋粮票,利用城乡之差去得到一点微薄的利润。10岁的我,不得不自己学着做半生不熟的饭,经常在村前搂草时,泪眼婆娑地望着那条蜿蜒向远方的阡坝,期盼母亲的身影出现……
嫂子娶进门,母亲就在生产队干活,看孙子,伺候我上学。我进城读书后,接力赛般地,小侄也读书了。母亲就说:“去了披蓑衣的,来了打伞的。”90年冬天又来帮我看孩子, 98年女儿上学了才回家(因此我女儿跟姥姥感情最深)。跟哥嫂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一天三顿饭全包了。直到2003年夏天,被牲口踢伤了腿,导致轻微的脑栓后遗症,才不再做饭了,但还是帮着干点烧火之类的轻活,不愿因吃闲饭而看别人的脸色。
所以,当2007年哥嫂去村外盖新房时,母亲就坚决地留在老屋。她要过几天真正属于自己的清静日子。只是,年已八旬的母亲,还能享几天这样的清福呢?!每念及此,心里总是沉甸甸地,也尽力多挤出一些时间回家陪伴母亲……
发表于 2009-2-8 13: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一生的母亲。。
她那的那段话我看应是一段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5: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我没问。第一句也不对,我乱凑的,等我回家再问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1-10 15:43 , Processed in 0.7722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