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0|回复: 1

怕事者文(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3 22: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读文章可以分析作者的性情与德行。其实读评论同样可以解析评论者的处事为人。人写文章,中庸者多平和,以生活情调为主流;纯情派自不必讲,日日山盟海誓,爱河里倾情打滚;偏要介意这有性格的,读文小心,评文尚须谨慎再谨慎.....

按常俗的说法——怕事的人多是躲事的,懂事的人多是会办事的。自然看文章又惟恐惹祸上身的人也经常会出现避开主线,挑拣点小骨头来嚼嚼的态度。好比如:“某人写文直击时事,直言多,委婉少。”那么评论者多半就选一两句与主线无关的句子,再随两句不疼不痒的调侃;虽然似乎没什么眼光,却是避重就轻,明哲保身又不失面子,也不伤感情,可谓明智。

然而这样一来,对文学的态度就成了儿戏、玩笑,总不能把一颗真挚的心毫无保留的捧上来。那么,这如何令有心的文者们相互交流呢?探讨自是无隙可寻,只可叹息一番,怪不得愈是腐败愈不见真人,个个都仿佛擎个假面具,要么扣一时,要么扣一世,形容倒是温和可喜,却再不能与阳光一争炽烈了。

这类人却也可悯,向不是好生活的,好容易得了今时今日的身份名利,谁肯为不相干的人事空抛去政治根本?况且了,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原是国文化源流中的精粹,程颖也说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偏于一方,不改变常规,仿佛处在圆球的中心,又不显露山水;你说还有什么比这中庸更得偏安之道的呢?意不偏实偏,偏于安保矣。难得两不得罪,又要花费多少岁月心志苦修磨练,其情可悯,其志应慰也。

只是一笑,也要挥舞大棒子迎头痛击。若不如此,人人中庸,这文明或许可以保存不灭,这发展也就全然静止了。想有人不服,也有人不甘。不妨,压得住你憋在心里略略的一烦;压不住你就擎枪抗刀上来作对一番;若此,我倒要竖起大拇哥,偏赞你一声:“真不中庸,是个好样的!”

体念过来,父母生我一颗中国心,却忘记教导我长存一条中庸身。虽是不过意,偏瞧这死中庸极不顺了眼去。自然也就瞧这两不得罪者圆睁了二目起。无妨,我不伤人,手里不擎刀枪,只是一条大棒,醒是不醒随人,抡当不抡,自是随我。偏要掏了一句真心话来。多了少的,别叫我轻视了你。

行世道,作为人,倒非是教人必要凭了热血冲动成就一方暴汉、一纸暴文;却要正对了行世的道理,证明了为人的根本。还要再借一句文来予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革新了旧的思想和习气去,作学与做人是相同的,应不卑不亢端正行为的态度。

2009年4月13日21:49分阳羡论坛/注册名:大曹

注:阳羡发文必要审查,出现问题易于早早封杀;是以虽按时发出,却恐怕未能按时发表;特此标注。
发表于 2009-4-13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真的很少有人去较真,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了。这个样子,对文学创作肯定是无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3 15:59 , Processed in 0.0787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