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回复: 1

死不瞑目的诗人——孟郊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4 15: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不瞑目的诗人——孟郊篇
  
  孟郊篇
  
  1
  孟郊的出身其实并不差,其父任过昆山县尉,虽然人轻官微,但好歹强过百姓,金奶嘴的级别是达不到了,但铜奶嘴的待遇还是能享受的。
  因为出身不差,所以孟郊也能闲而苦吟,这就是我常说的那个观点,当诗人得有先天条件,在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你诗人下我看看。
  诗歌这种东西是饭后消遣的产物,空着肚子写的那是牢骚,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怨气太重。诗歌要像王翰的《凉州词》,那才叫诗,拉明了告诉读者喝酒的人回来的机会不大了。但诗歌闻起来酒甘味甜,悲哉壮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能吃饱穿暖的孟郊同学不但学习好,而且有深度,功成名就玩隐身的人那是有经历,年纪轻轻就到嵩山玩隐身,要的那是意境。孟郊有意境,唐书记载,少隐嵩山。这个少究竟有多少?已无据可查。如今的我们只能从《孟东野诗集》卷一的《小隐吟》中寻找到其隐身时的蛛丝马迹,而这蛛丝马迹无关乎年龄,只关乎性情。“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孟郊隐身的嵩山就是今天河南登封的嵩山,三教合一的地方。虽然唐高宗和武则天都去过,但那时的嵩山还不是风景名胜区,除了初一十五逢节庙会有香客光顾,很少有人到这个地方,所以难免时不时听见狼叫,偶尔还会见到只虎豹。对于猎户,这里是绝佳的热身场所,可对于含铜奶嘴长大的干部子女,这里没有KTV,没有陪唱女,没有棋牌室,没有建身器,更不会有湖南红烧西湖醋鱼。当然了,也不是啥都没有,古木参天,野鸟花啼还是有的。
  孟郊的父亲孟庭玢没啥名气,除了养家糊口没干过太大的坏事也不是十里八乡的大好人。虽然不好不坏,但黑钱分红肯定有他的份,要不然也不会死得那么早孟郊还能有闲钱玩隐身。对于官场中人,不主动贪就算是清官,所以这个不好不坏的评价应该还算中肯。
  孟郊的老母亲活得长些,孟郊五十老几了还活着,也是他把孟郊拉扯大的。所以孟郊对他母亲相当有感情,缘于此,才成全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样的千古名句。
  孟郊的孝是出名的,为了给母亲守灵,孟郊放着水陆转运从事不做,辞官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郑余庆再次召唤,推荐其为试大理评事才收起潮湿的青衫,携妻上任,马不停蹄。
  
  2
  郑余庆不是孟郊的第一个贵人。
  孟郊的第一个贵人是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因为有了韩愈的整理推荐,孟郊的诗歌才能得以流传到今。
  唐书记,愈与孟郊一见为忘形交。这个见究竟是考试前就狗肉过,还是考场上惺惺相惜就不得而知,毕竟孟郊考的次数也太多了。尽管韩愈是孟郊的第一个贵人,但韩愈并不是第一个帮助孟郊的贵人。与孟郊为忘形交时的韩愈当时还是个草根写手,作家都谈不上,更别说混进京字派的阵营。
  没啥名气的韩愈比孟郊小十七岁,韩愈二十五岁中的进士,韩愈中进士的时候孟郊虽然已经四十有三,却依旧落名孙山。
  在中进士的以前,韩愈很潦倒。咋的潦倒法呢?这么说吧,很有想法的韩愈好不容易弄到一张进王公贵族的门票,进去了却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人看他的文章。以前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必须得到王公贵族的赏识,其实不只以前,现如今也一样。所以韩愈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没办法,在自己没被推销出去之前,人就必须委屈下自己。
  委屈了自己的韩愈并没有推销成功,白眼受了,小鞋穿了,残酒喝了,扫地出门了,破庙里的冷猪头前哭了。三岁丧父兄嫂养之的韩愈看了看夜空中的孤星,把这么多年的流离困顿抛之脑后,拿出个冷馒头,含着眼泪下咽得大口大口。
  潦倒的韩愈帮不了孟郊一丁点忙,但这并不防碍他们的交往,年龄的差距已经不再重要,共同的苍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看着韩愈含着泪啃冷馒头,孟郊找了个烂瓦盆敲打着唱到“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这就是冷馒头的交情,两人你一口来我一口,就这么啃到死,知己难寻啊!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提出一瓶二锅头,朝着天空我仰起脖子灌了一大口。
  韩愈不是帮孟郊的第一个贵人,帮孟郊的第一个贵人是张建封。
  张建封比孟郊大十六岁,少喜文章。文坛上算起来是孟郊的前辈,更何况人家是有功名的人,能在皇帝面前进言,而且帝颇顺听。
  每考必落的孟郊比孙山还孙山,经人指点前去拜见了张建封。意思很明显,江湖一片乱麻麻,不好混,我要找个组织,无论上海帮还是京字派、重庆门,你张建封就是我的靠山,我从今往后就是你的人,要提携啊。
  少喜文章的张建封还慷慨尚气。盛名之下,面子问题,四十五六的孟郊终于一步越过正科级。
  说到孙山,那是宋朝的滑稽才子,以后写宋才子的时候我会详细介绍。因为孙山是宋朝人,所以唐朝的孟郊每考必落那是没有前车之鉴,这是需要相当勇气的,敢吃螃蟹的人啊。尽管敢吃螃蟹,但得消化了才行,支撑不住的孟郊去找张建封确实是个明智之举。
  
  3
  拍了张建封马屁的孟郊就这么被录取,始登进士第的孟郊为后人留下了两个成语,走马看花跟春风得意。《登科后》写得的确得意:“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读了这诗的我都能想象出马上身披大红袍的孟郊,“眉扬嘴笑头发飘,指点江山屁股翘。”一点都不像曾经的孟郊,年轻时的孟郊写的诗歌那个意境了不得!“白鹤未轻举,众鸟争浮沉。”就这诗歌的气势跟“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吱声”有得一拼。可惜一个次九品就把这份霸气给毁了,这应该是岁月磨人的最好证明。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并没有离开长安,早知道不离开,干嘛一日看尽?显得轻浮了不是?人啊,都有猴性。
  四十有六的孟郊登第后,直到五十才调任溧阳尉。这在韩愈的《荐士》诗中可以找到身影:“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
  经过了意气风发,继而又冷落三四年,再接着派到了一个小县里当次要官员,孟郊又开始了隐身时的“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因为已经成为公务员,虽然是次要领导,但好歹有了级别,所以孟郊与吃冷馒头的历史算是彻底撇清。
  溧阳的隐身,孟郊有了跟班,虽然没有当年伍子胥的气势,但好歹模样了半分。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人,唐朝那会儿骨头都成了灰,但悬挂在吴国东门上那只眼睛却瞅了中华几千年。当时的孟郊就喜欢和伍子胥暴睁的眼睛来个对眼。
  溧阳有条溪叫投金濑,在今天江苏的溧阳县。为啥叫投金濑呢?这里面有个故事,这个故事《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能找到身影的只有《才子传》,溧阳境内也很盛传:“当年落难逃出昭关来到溧阳黄山里的伍子胥,因有追兵,匍匐七日,未能得食。见溪畔有女浣纱,上前乞食,浣纱女姓史授以面浆半桶。食毕,体力迅速得以恢复的伍子胥除向史氏女再三感谢,还求史氏女定要为他的行踪保密,浣纱女知其意,即抱石纵身跳入濑水,自沉灭口。伍子胥悲痛欲绝,咬破手,在路边石头上写下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几年后,伍子胥伐楚大胜,吴国拜相,专程到溧阳,携千金来谢,浣纱女家已无一人。伍员遂命人在史姑娘投水之处撒下三斗三升金瓜子。”
  孟郊去的时候,金瓜子肯定被人捞了。这事可以理解,如果我家就在河边,白天我睡觉,夜晚我摸鱼,咋整都要捞两粒瓜子打个金戒指。
  在《才子传》里,溧阳是个好地方,南是投金濑,投金濑以东是故平陵城,周千余步有树,数夫之围,而且草势茂密,生虾活鳖,说得我都快流口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入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原生态。绝对是听风、品泉、寻山、问水、闻树、谈鱼的最佳去处。
  当然了,我们是这么看的,当地的住户可不这么认为,生态好就意味着交通不发达,山多树密就意味着田地不平整,属于“买袋盐巴卖车瓜,赶个市集两百里”的穷乡僻壤。
  当地居民看来是穷乡僻壤的恶山恶水在孟郊眼里就成了避暑胜地。
  我们可以说孟郊嫌官小事杂,毕竟苦等了四年被人家随便打发,也可以说孟郊寄情山水,逍遥年华,此等山水我等也羡哉慕哉!
  孟郊的游山玩水当然是不务正业的,但作为溧阳的常委们在反感之余也很庆幸,放手不管就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大不了聘请个业务骨干,如此一来分他一半的俸禄也在情理之中。孟郊只拿一半俸禄的事唐书上有记载:“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半俸当然是明处的钱,暗处的孟郊肯定没捞到好处,假尉高兴、一把手高兴、孟郊也高兴,如此自在的公务员,谁不羡哉慕哉!这就是为啥人人削尖脑袋往政府里钻的原因。
  
  4
  帮孟郊的第二个贵人是郑余庆,唐朝的著名宰相。
  郑余庆只比孟郊大三岁,但人出息得早。郑余庆不仅仅是孟郊的贵人,还是韩愈的贵人,因为有了郑余庆的推荐,韩愈到25岁的时候,在王公贵族间已经名声大震,原先给韩愈白眼的那些高官富商都开始说久仰久仰了。
  韩愈名声大震的时候也帮不了孟郊的忙,毕竟作为一个新人,人脉资源是贫乏的,当官的就算再赏识也是看郑余庆的脸色。
  尽管韩愈向郑余庆提起过孟郊,但当时的郑余庆宰相当得也不滋润,不滋润是因为郑余庆人直话多。当时的主书滑涣和宦官刘光琦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弄权朝政,众臣皆惧之。唯郑余庆大胆叱责一番,郑余庆就这么被贬为太子宾客。
  被贬当然是不受重视,不受重视了咋还能推荐新人。更何况孟郊又没啥成绩,整日游山玩水,渎职严重相当的行政不作为。
  三年后的郑余庆由于滑涣出了问题被双规,才重新受到重视,先是国子监祭酒,接着做了地方要员河南尹。京官跟地方大员的区别是,京官消息灵通、可以经营人脉资源,地方大权在握,一言八鼎。一言九鼎的是皇帝,咋泱泱中华等级森严。
  当了地方大员的郑余庆推荐孟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孟郊就这么从次九品混到了正八品。
  水陆运从事其实不是啥肥差,相当于粮食局运输队的队长,以前没有汽柴油发动机,得靠人推马驮,说白了就一押运粮食的官员,顶风日晒。细皮嫩肉的孟郊虽然骑着紫马但人已经成了黑汉,相貌是威武了许多,可已是成婚之人,自然不去想着到非城勿扰节目乱精神。
  此时的韩愈已经在文坛有了一席之地,官也做得滋润。
  本想着吃了苦中苦,能做人上人的孟郊奋斗了几年后,郑余庆会给他个梯子顺着爬,没想到依旧奈何天。孟郊有意见,郑余庆不是人!
  说郑余庆不是人的孟郊是因为韩愈跟李程!
  知道李程的不多,《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一里有介绍,我百度上搜搜想综合下众家意见,却不曾想搜出了非诚勿扰女佳宾,郁闷啊郁闷。
  李程跟孟郊是同科,不同的是李程是科状元。跟李程,孟郊没得比,人家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可韩愈就不同,一穷苦书生,跟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都不如,一孤儿而已。因为受到郑余庆的提携,韩愈已经干过监察御史,虽然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但那是韩愈自己多事,自己则不同,勤勤恳恳,押粮送物,却依旧如此。人就是这样,可以同患难,却在富贵面前心生邪异!
  恰逢此时,孟郊的老母亲去世。
  百善孝为先,中国又是推崇孔孟之道的国度。得知消息的孟郊立刻辞官回到了母亲身边。坟前没有科状元,山中自有杜鹃心。孟郊的守灵事件史上众说纷纷,有说押粮官逼出个孝顺人,有说孝顺人不稀罕正八品,公婆都有礼,无论结局如何,孟郊的孝是正面的,有积极意义,附加值绝对能够加分。
  
  5
  孟郊的第三次政治生涯在郑余庆的大力推荐下扭转了乾坤,军参谋加试大理评事。
  虽然也是八品官员,但这次不押运粮食了,而是掌刑狱、正法理!可以上奏朝廷,推翻从审、可以弹劾官员、下视民情!涉及生杀大权的历来是重要部门,虽官不高但权重,虽禄不多但礼诱人,好吃好在不用说,还可以顺水推舟送些人情,人脉资源汇集的集中场所,政治进步的孟郊春天。
  孝过了的孟郊携妻上任,马不停蹄。这一年的他已经六十老几,车途劳顿,身体自然吃不消,加之不得志多年,本想着又能再次“一日看尽长安花”,奈何天公不作美,暴疾卒!
  在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孟郊悄悄地死在了春风里!年六十有四!
  无疑,孟郊的诗歌是出众的,但诗歌出众的人多了去,文好还需要官承认,孔子思想沉浮更替就很能说明问题,更何况区区孟郊!
  有望平步青云的孟郊在孤灯寒窗下心不甘情不愿地闭上了眼睛!
  死了的孟郊没啥钱,先是半禄玩山水,后是母亲极乐西天,更何况妻儿老小,都要钱啊!韩愈闻讯悲痛万分,出钱一百贯,郑余庆送来了三百贯,无论怎样,孟郊的葬礼不丢人,很体面。
  才子传里,郑余庆给钱数万营葬,韩愈全力营办丧事,张籍痛哭。
  张籍是孟郊的好友,另外一个唐才子,“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就出自张籍的笔下。张籍官至四品大员,孟郊的“贞曜先生”就是他封的。
  孟郊虽然没有成为唐宋大家,但好歹有了个先生的封号,也算可以告慰孟郊的心不甘情不愿了。
  作为宰相的郑余庆很让人仰敬,在众臣皆惧之的情况下还能叱责主书滑涣和宦官刘光琦,胆识不能说不过人,在孟郊如此不上进的情况下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提携,看得出是个性情中人,更难得的是孟郊死后,送钱二百七十千给孟郊妻赖以生存,我的涛涛江水敬仰之情全都是发自肺腑来自内心。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想隐身又跳不出红尘,于官场又浪荡不安分。古人对孟郊的鄙视不为过,无论他的怨诗还是尚古,期待春风却又不去耕耘,《登科后》泄露了孟郊虚假的意境,无非一市井小民尔。文化人啊文化人,这就是文化人!
  
  
  师永平
  2011年5月14日于玉溪随笔草
  
发表于 2011-5-15 1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这就叫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2 15:02 , Processed in 0.1075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