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1 16: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孩子上学了,姑娘小飞还小,冯春就把她带在身边,刚开始她的工作还没有调到市里,所以只好和她在宿舍住,最初的一段时间小飞很不习惯,不愿意在幼儿班,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万玩,总是缠着冯春,有时冯春上课她也要跟去,经常哭闹着要找爸爸。冯春很理解孩子的心情,从各方面关怀体贴她,给她买来饼干、水果和玩具。下班后就和她一起玩,给她讲有趣的故事,做她喜欢吃的饭菜,逐渐地小飞习惯了,和冯春非常亲热,和小朋友们也玩的很愉快。
但是由于孩子在姥家农村时,亲友们看她们是没妈的孩子,爸爸又不在身边,所以什么事都依着她们,做错事也不忍心说她们,小飞非常任性。
一天中午放学后,冯春托别人买回一些香瓜,她洗干净拿一个给小飞吃,不料她刚吃了两口就摔在地上。冯春忙问:“怎么了,不好吃。”我不要,我要吃瓜园里买的!这就是让别人在瓜园里买的。不是,你领我到瓜园里买去!好孩子晚上下班我带你去,你先尝尝这个。冯春说着又递给她一个。可小飞并不伸手接,不,我不要,现在你就领我去买。边说边哭闹起来,冯春无奈只好代她去,外面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刚出校门不远,小飞就不走了,说:“你背着我,我走不动了。”为了不影响下午上课,冯春只好背着小飞向瓜园走去。学校离瓜园有三里多路,到瓜园时冯春累的满头大汗,买完瓜,冯春把一个削完皮的瓜递给小飞,看着孩子吃的很高兴,虽然很累,但她想做妈妈就要付出辛苦。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几年形成的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深秋周末的一天傍晚,冯春从学校回A市,大包小包买了很多的菜,乡村的菜要比市里便宜很多,她和老田的工资都不高,孩子又小,家里生活很困难,她每次回来都要买很多的菜。火车站到家要三、四里的路程,冯春手提肩扛,累的满头大汗,眼看拐个弯就要到家了,一抬头正看见二强从家里出来,二强也看见了她,冯春还以为是来接她的,会喊一声妈妈。可是二强却装做没看见向相反的方向走了。冯春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相处也有几个月了,但孩子们从来不叫她妈妈。是自己做的不好,不配吗?可冯春觉得已尽到最大努力了,凡是母亲应该做的她都做了。灯光下,她为孩子们织毛衣,做衣服,讲作业;天冷了给他们做好棉衣裤,就连鞋垫都做好一捆备用;来回带小飞做车时,都是让她做在自己的腿上,搂在怀里;一有时间就带他们去公园、看电影、到江边去看大轮船……
她觉得很委屈,为什么就换不来他们的感激和亲情。但反过来一想,孩子们原来跟你也不熟悉,你虽然关心爱护他们,他们对你总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况且世俗对后娘的偏见必然也会影响到孩子们,也许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早已认为后娘没有好的,难免要用挑剔的目光看你,要改变他们的想法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呀。另一方面虽然相处不短,但经常不在家,孩子们还没有和自己建立起真正的感情。孩子们从小就失去母亲也真够可怜的,她觉得自己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理解和关怀。用全部的爱心来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缺欠,自己今后还需加倍努力呀!
后来冯春的工作调回市里,一天看到二强很难受的样子躺在炕上,忙问:“二强你怎么了?”我头有点痛肚子也痛。冯春摸摸他的头,挺热。冯春心想糟了,二强一定是病了。我送你上医院吧。于是冯春嘱咐大刚看家照顾好妹妹。老田外出不在家,冯春心里很着急,想着自己的责任,一路上飞快地登着自行车。
来到市中心医院,一打听要上三楼,冯春背着二强一口气跑到三楼,经过大夫给打针吃药二
强好多了。然后又把孩子背下来,在附近买了一些水果,才带他回家。由于冯春的细心照料,治疗及时,二强的病很快就了。
几个月来,田富义看到冯春对自己孩子很关心,又不怕吃苦,什么活都干,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孩子们穿戴的整整齐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背地里经常向邻居夸奖冯春贤惠能干,把孩子交给她我放心。我敢说不论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她都能把孩子带大。邻居有位大嫂对冯春开玩笑说:“老田都把你夸吐鲁皮了。”
对于这个新来的后娘,邻居大婶、大娘都是翘首观望,她们经常到家来串门。冯春对她们很热情,有时还帮她们做衣服,她们看冯春对孩子那么好,都非常地称赞她,她们看孩子始终不肯叫她妈妈,邻居张大嫂常劝解安慰她:“孩子们就是有点不好意思,你别看他们当面不叫,可背后我们问起你时,他们都说是妈妈很好。
有天晚上,张大嫂来串门,看到小飞穿着一件新衣服,就故意笑着问她”这个谁给你做的呀?真巧,你看还绣着花,真好看呀!小飞看着冯春低下了头,张大嫂说你管她叫啥呀?叫妈呗!小飞不好意思小声说。在张大嫂的引逗下小飞是第一个叫妈妈的。当孩子第一次叫她妈妈时,冯春激动的几乎掉下泪来。这里边包含着多少惊喜呀!然而也有几分酸楚,真不容易呀!她终于感动了上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