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龙城飞将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上文书说道:荷风晋京面圣,豪言壮语一箩筐,临了又出洋相
回到书剑梅庄后,荷风头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制订饮食措施。
伟大领袖的谆谆教诲时刻回响在他的心头,几次晋京的遗憾让老记痛下决心,发誓要把自己的那个将军肚消灭掉,让自己不再领袖面前出洋相。
时光进入了伟大的1955年。
这一年里,新书剑梅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已经先后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设了分店。荷风终于光荣退休,由新人接替了大梁。由毛主席给派来的湖南干部天意妹妹接替老大当上了新梅庄的主任……
老大终于轻松了!嘉陵江边经常可以看到老大和妖精带着几个生龙活虎的小家伙在散步。
雪韵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重大,担任了学校的领导职务,闲暇时仍不忘了回庄里看看。
师永平则被派回部里主持日常工作,他是个大忙人,忙起来就找不见人影。
谢小刀呢,安逸的和乌兰在草原上安家落了户,只不过他心里清楚,安逸也是暂时的。两年后,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谢小刀再次经历了生死考验……这是后话。
55年春天,新梅庄又一位老员工光荣入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部队的一名战士,她就是梦想着能捧到一只永远吃不完的大碗的李梦[小乐]。
时间过的很快……
1955年,共和国迎来了她的第一次军衔制的实行,那些戎马半生披荆斩棘的老英雄们在怀仁堂接受了毛泽东主席颁发的荣誉。在满堂熠熠生辉的将星中,我们也看到了谢小刀同志表情严肃的站在队列里,他的肩膀上是两块金色的肩章上各镶嵌着一颗金灿灿的五星……
不过在这个阶段,国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一次冒进倾向,年轻的共和国再次经受了一回严峻考验……
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这股冒进风的出现,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相当紧张和混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措施,及时地纠正了当时经济建设中的急躁冒进倾向,从而使1956年的经济建设避免出现大的曲折,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开展了批判,11月16日至24日,中央又召开了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会议,批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右倾保守”思想。这两次会议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规模地急速发展,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加速进行。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在1955年底提出以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推动力量,在各项工作中继续反对右倾保守思想,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构想。在此期间,毛泽东还说,凡是办得到和能够办的都要争取办,并要争取多、争取快、争取好。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多一点、快一点、好一点的思想。根据上述精神,《人民日报》于1956年元旦发表题为《为全面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社论,明确提出了反对右倾保守的任务和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反对“右倾保守”的巨大压力,要多快好省地办一切事业的要求,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号召,以及国家经济建设辉煌前景的鼓舞,使1956年初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已经膨胀了的空气更进一步膨胀起来。
  1956年初,国家计划委员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初步拟定了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同1955年相比,要求工业总产值增长18.6%,农业中的粮食产量增长9%,棉花产量增长18%,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0%左右。其他经济事业和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也要采取比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本来,这些指标已经过高,可是在当时的形势压力下,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各自计划和下达任务时又层层加码,纷纷把远景计划所规定的12年或8年的任务,提前到5年甚至3年内完成。因此,指标越定越高,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搞越大。
  由于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的规模定得过大,1956年4月上旬,经济建设急于求成、齐头并进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不但财政上比较紧张,而且引起了钢材、水泥、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严重不足的现象,从而过多地动用了国家的物资储备,并且造成了国民经济各方面相当紧张的局面。由于在生产、基本建设与物资供应之间不相适应,招致许多工地发生停工待料和不能按期开工。经济紧张状况另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忽视节约和忽视安全生产。有的生产单位的定额订得过高,使大多数工人无法达到,影响了工人的生产情绪。有的地方在基建工程中贪多求快,粗制滥造,结果导致厂房和宿舍的建筑质量太差,根本无法使用。有些厂矿不适当地强调一切“打破常规”,结果使事故增加,影响了工人的安全,也影响到生产和建设工程的正常进行。急躁冒进倾向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增产计划过大,片面地看重粮棉而忽视副业,生产和非生产的投资都过多,一部分合作社的规模过大,对社员的干涉过多、要求过高,致使农民负担过重,影响了其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上述情况的出现,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早在1956年1月20日,周恩来就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2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各部门各地区所提1956年计划的各项指标时,实施了“压一压”的方针。尽管经过压缩以后经国务院批准下达的《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还是一个高指标的计划,但在压缩指标过程中明确提出的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思想,为不久以后提出的反对急躁冒进奠定了思想基础。
  1956年4月上旬经济建设中出现严峻形势后,国务院立即采取了动员生产、约束基建,以求平衡的应急措施。与此同时,周恩来、陈云等把主要精力开始放在反对急躁冒进上来。他同李富春、李先念就1956年的国家预算和起草1955年国家决算及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稿交换意见时指出,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6月4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决定制止冒进,压缩高指标,基本建设该下马的立即下马。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要反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强调在党内只有既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又反对急躁冒进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前进,指出急躁情绪之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于上面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是上面逼出来的。社论提醒纠正急躁冒进的倾向,“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万不可一股风,扩大化”,并强调克服急躁冒进只是纠正具体工作中的偏向,而对党的“多快好省”方针和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则“要坚决地加以执行”。10月,周恩来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作了《1957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控制数字》的报告,明确指出:鉴于1956年度计划中某些项目过高,某些费用用得多了,1957年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作些适当压缩,确定基本建设投资为111亿元,比上年减少20%,并且在国家机关中大力开展节约运动。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一股来势凶猛的盲目冒进势头终于得到了遏制,1955年夏季以来膨胀的炽热空气,开始压缩和冷却下来。这不仅使1956年的经济建设避免了大的曲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1956年实际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8.1%,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62%,是“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而且为1957年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间飞快的翻过了两页,1957年年末,毛泽东主席应邀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拉开了中苏交恶的序幕。
历史大纪事:1957年9月16日,中国著名现代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逝世,终年94岁。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原名齐纯芝。早年因雕花手艺出众被称为“芝木匠”,后专营卖画、刻印。1953年获文化部“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兰花》《虾》《钟馗》等。这是齐白石作画的资料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代表团在苏访问期间还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并在会议宣言上签字。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中国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要在15年左右赶上和超过英国。同年12月2日,刘少奇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宣布了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也就是这一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的东北沿海建立长波电台等构想,洞察秋毫的毛泽东当即予以回绝。赫氏没有得到应允,遂恼羞成怒,从此,中苏两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冷战。
1957年领袖出访期间,谢小刀奉命回京制订保护措施。
1949年建国前夕,领袖出访苏联那一回,国民党军统与美国情报局制定了刺杀毛主席的计划,派出以“五零二”为首的行动组和绰号“飞贼”的杀手段云鹏两股匪特。在周总理和公安部罗瑞卿部长的直接指挥下,我公安部师永平副部长带领战士们全歼“五零二”一伙,设计将段诱至广州抓获。至此,敌人刺杀毛泽东主席的阴谋彻底宣告破产。
失败的教训使得敌人更加狡猾和阴险。57年这次出访期间,海峡那边再次派出了强悍的冲锋队,分期分批次的进入了大陆,妄图在领袖成行前欲予除之。这里需要交代的是,组织这次绝密行动的是本演义中大家的老朋友、原中统“游击雷公”卷帘西风,执行计划的居然是死里逃生的保密局军官一匹郎。
也该着一匹郎不走运。
西风计划的周密,却赶不上我英勇无畏的边防指战员们部署的及时。
一连两个批次的别动队都被阻截并歼灭在登陆过程中。而一匹郎指挥的这一支勉强登陆成功,却在解放军的伏击中被打的七零八落,彼此难以呼应,清理战场时,除匪首一匹郎漏网外,其余匪特大都被击毙于海滩上。侥幸受伤被俘的一名匪特供认,别动队长是保密局的一匹郎上校。
消息被报到指挥部,负责对敌监视的小乐见到了一匹郎的大名,不由得心里吃了一惊!
咱们的小乐已经成长为一名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老兵了。
如今,又见到了老对手老朋友的大名,小乐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转轴脑袋?!他不是已经死了么?!”
首长们闻言赶紧把她叫到办公室。
小乐就把这个绰号“转轴脑袋”的叛徒加特务的来历竹筒倒豆子般一五一十的向首长们做了汇报。听了小乐的汇报,首长们深感事态的严重。
这个绰号“转轴脑袋”的匪特远比当年的段云鹏要复杂的多,如果不能在他潜入首都前将其捉拿归案的话,那事情可就糟了……
话分两头,咱们各表一方。
一匹郎狼狈不堪的逃出了包围圈。逃跑中匆匆脱掉了美式飞行夹克,把自己那头俊朗飘逸的秀发弄成乱草一般,又从沿途的老乡家偷了一身渔民的衣服,收拾停当后,这才钻出丛林,大摇大摆的沿着公路朝福州方向走去。
一路上没少遇到盘查的岗哨,凭着自己多年在福建一带从事特务活动的经历,一匹郎从容不迫的躲过了屡次的盘问……
黎明时分,一匹郎搭乘一辆过路的运水产的车子抵达福州。
福州是对敌防御的最前沿,街上的公安军明显比其他城市多,对可疑人员的盘查也很紧,一匹郎专门找小巷子走,七拐八绕的,渐渐离开了繁华的大街。
离开台湾时,西风特意嘱咐过,万一行动失败,可以去福州的老街区找一个叫紫汀儿的人接头,对方是中统布置在大陆的老楔子,绝对可靠。可一匹郎哪里会想到所谓计划周密的行动会如此草草收场,自己还落得个夤夜奔逃的结局。
老街区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大杂烩,社会成分很复杂,人员也乱,平时也是公安军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犹如惊弓之鸟般的一匹郎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贴着小巷子走,好不容易找到了西风说过的那座门前长着两棵小柳树的二层洋楼。
紫汀儿是位摸样还算标致的妇人,丈夫随部队去了台湾,自己用老辈子的家当和出租房屋维持度日,邻里关系还算不错,人缘儿也不错,解放那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受到过什么骚扰,而她自己也早就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声明与自己的蒋匪丈夫划清了界限……
不过对于一匹郎来说,长像是否标致无所谓。一匹郎一直不忘西风当年对自己的精神摧残,对于女色他早就麻木了。他眼下只想着一件事,要么赶紧找船跑路,要么就义无返顾的把任务执行到底。毕竟他还是肩负历史责任的党国的精华。
公安军们也没闲着。
其实,一匹郎一进入福州就被盯上了。
根据小乐提供的情况,军区首长立即要通了西公一处的电话,向西公的同志们详细的了解了关于这个漏网匪特的一切……就在一匹郎以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一张大网已经慢慢收拢,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一匹郎躲在紫汀儿家里,白天不敢露头,深夜时才藏在阁楼上给台湾发报。
保密局那边指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任务完成,必要时会给他人员和武器的帮助。
转轴脑袋哭笑不得。
大陆解放都已经快八年了,老总统做梦都想着的反攻倒算到今天都是一堆肥皂泡沫,光该陆离的彩色泡沫已经让那些当初的热血青年们心灰意冷,他一匹郎也是其中之一。
藏在不见天日的小阁楼里,一匹郎度日如年。
这天下午,院子里的小铁门忽然被敲响……
紫汀儿懒洋洋的起身去开门,一匹郎惊慌不安的从行军床上蹦起来,抽出随身的加拿大曲尺,顶上火,紧张万分地撩起小窗帘朝楼下偷窥。
叩门的是老街区管理委员会的老太太,是来催中户主交电费水费的。紫汀儿热情地与老人聊了几句,交了钱后把老人客气的送出了院子。
阁楼上的一匹郎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
名枪注解:曲尺
早年最流行的自动手枪的英文厂名称为colt。外形又好像一把曲尺,所以俗称曲尺手枪,美国空军人员在二次大战期间用作自卫手枪,所以也被称为航空曲尺。如
  美国M1911型手枪是一种点45ACP口径军用手枪,作为美国军官的制式手枪,装弹量只有7+1发,特色在于其特大口径,子弹初速度为每秒246米,拥有较高的人体抑制力。其后的SIGP226改为开放式导槽,并将结合锁直接固定在枪身上,其实发展至今凡是能够在射击中将子弹自动推进枪膛的手枪都称为自动手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2: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老藏着也不是个办法。
一匹郎绞尽脑汁回忆西风出发前说过的话,终于从杂乱的思绪中理出点线头来……
诸位,这西风也是个化装高手,三折腾两折腾,居然把自己化成了个中年妇女,那走路的姿势和那举手投足无不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形肖酷似,把个紫汀儿都看傻了。
一匹郎尽量使自己平静着不去看那些让他惊恐的公安军游动哨,镇定地走在大街上,不时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走过两个街口时,某种东西吸引了一匹郎的眼球。
天啊!这里居然也有一家挂着书剑梅庄招牌的铺子!
一匹郎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下周围,见无人注意自己,便慢吞吞的横过人行道,朝那间铺子走去……上峰说过……只要见到福州梅庄的招牌……就算到家了……
一匹郎刚走进铺子的门洞,迎面突然走来三位公安军军官,一匹郎当时呆立在原地,他以为自己已经被盯梢,脑子里只一闪念“完了!”
三名公安军军官有说有笑的从他身边走过,并没有在意这个妇女异常的行为,而训练有素的一匹郎也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忙收回了绝望,装做看墙上的菜牌牌,直到公安军官走远,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走进大堂,一匹郎“大婶”找了张桌子坐下来,热情的服务员急忙跑过来问“大婶您要用点什么?”
一匹郎哑着嗓子指了指墙上的菜牌“同志啊,我要碗扁食,汤多点啊。”
服务员笑着应道“行咧!您稍候着,就来。”说着把手巾往肩膀上一甩,边走边吆喝着“扁食一碗~~~~~~~~~~~~~~汤要足!”
一匹郎正要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冷不防对面又坐下了一位客人,正漫不经心的翻着一份当天的福州日报,最后一版正对着一匹郎,上面有一条很明显的寻人启示:“寻战乱中失散的大嫂一家,妹暗香急急!”
看到这条启示,一匹郎感觉到自己血管中的血液急速运动起来,这正是西风临行前交代过的接头暗号!
看看对面的客人,是位年轻的姑娘,面容姣好,梳着青年发式,刘海齐眉,左边耳垂上有个不大明显的洞洞……这时,服务员跑过来问对面的客人用点什么,对面的姑娘想了想,对服务员说道:“要一碗扁食吧,汤少点。谢谢。”
一匹郎的大脑飞快的转动着,他并不急于接头。
他清楚的很,自己出来那么久了,大陆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使所有特征都吻合也不可以轻举妄动,万一对方已经倒向了共军那边……
扁食端上来。
二人各怀心事,一匹郎吃的飞快,眼看就要露出马脚,而姑娘吃的慢条斯理,更像是在品而不像她对面这位“大婶”那样狼吞虎咽。
吃完,一匹郎边哼哼着一首家乡小调边起身准备往外走,在绕过桌子经过姑娘身边时,那姑娘忽然压低声音飞快的说了一句话“还想出去?找死!”
一匹郎大惊之间,手已经被对方牢牢扣住,只听那姑娘亲热的叫起来:“哎呀!是大姨妈啊!刚才就觉得眼熟,还真是您啊!您看看,这住在一个城市里居然都老没见面啦!咱姨夫他们都还好吧……”边说着边挽着一匹郎的胳膊往侧门走。
一匹郎离开的太及时了!
就在一匹郎他们从侧门离开的同时,几辆汽车在急驰中嘎然停在海阁楼门前,车上面第一个跳下来的竟然是隐者!
一匹郎藏匿期间,西公派出了隐者为首的工作组乘飞机赶往福州。
只因隐者对这颗转轴脑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救”过他的小命,因此,西公首长在请示了公安部以后,派隐者前往福州,伺机找到一匹郎并揪出他身后的大鱼。不料,还是被人先下手为强了。
梳刘海的姑娘挽着一匹郎的手有说有笑的走向海滨公园。走到僻静之处时,年轻姑娘脸一变,冷酷地望着眼前这位不伦不类的“大婶”,轻启朱唇道“行动已经彻底失败了,我奉上头的命令来接应你。”
一匹郎惊讶道:“小姐是?”
姑娘的声音里全无刚才的热情,冷冰冰不带一丝感情色彩:“我们见过面,在重庆长官公署,我是史密斯上校的助手。”
终于对上号了。
眼前的这个年轻姑娘正是当年在保密局的酒会上见过的那个站在美国顾问身边的妖冶女子,真是变化太大了……
一匹郎皱了皱眉头,有一种吃扁食吞了只苍蝇的感觉。倒不是因为眼前的女子不够漂亮,也不是因为回忆起了什么……总的说来,即使是做了德国人的特务,骨子里仍是个彻底的中国人,对为洋人卖命的那些同胞很是瞧不起,正所谓五十步笑百步尔。
暗香却不这样看。

小吃注解:扁食
福建沙县的名小吃。肉馅为木棒敲打而成,脆鲜味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保密局绝密档案卷宗里有一份特别的记载:布鲁克林大学优等生,擅长短跑、射击及化妆术,熟练掌握多国语言,曾服务于中美技术合作所。
暗香梅影小姐并非一匹郎想像中的那类人。
她出身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亲都是华裔,凭着天资聪慧的玛丽毕业于纽约著名学府的新闻传媒专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开始在各行业中物色谍报人员,暗香就这样被选进了战略情报局多诺万将军的圈子里。
起初她只是个文员,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办公室业务。
某日,一位叫史密斯的上校来访多诺万将军,提到想从将军的机构里选择一位助手的事情,于是,名不见经传的暗香便被推荐给了这位上校当助手。
很久以后,暗香才知道史密斯上校的真正来头……那已经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了。
这里必须澄清的一个历史事实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与《红岩》中所说的法西斯集中营并不是一回事。
抗日战争中的1943年4月15日,在陪都重庆近郊歌乐山下的磁器口缫丝厂杨家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乡下办事处大礼堂里,举行了一次由中美两国官员出席的签字仪式。中方有外交部长宋子文的代表、常务次长胡世泽,军统局副局长戴笠;美方有海军部长诺克斯,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美国《生活》杂志老板鲁思,海军部情报署代表迈尔斯,即旧译已为人们熟知的梅乐斯。
长期以来,这个简称为“中美合作所”的战时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成了广为人们熟知的“美蒋罪行”的代名词。
其实,当时中美合作所并非是为“反共”、“反人民”而建立的法西斯集中营,而是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建立的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
这种机构那时也并非只此一家。
最先是苏联驻华大使馆提议,由苏军总参谋部与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协商,建立了中苏情报合作所。所长由中方的军令部第二厅厅长杨宣诚兼任,副所长中、苏各一人,中方为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由军统局具体操作,主要侦收和研究日军电讯密码。苏方提供了大批电讯器材。该所设于重庆城内来龙巷庆德里一号,另在南岸黄山上设有电讯侦测电台,南岸汪山上建有供苏方人员住宿的两幢宿舍。
成立不久,因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暇东顾而渐少过问。军统局也认为苏方提供的电讯器材不够先进而失去合作热情。该所建立约三年后撤销。
接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上海遭到日本人监视的英国驻华情报首脑门德内哥罗,由军统局辖下的游击武装忠义救国军借偷运日货之机将其藏在卡车中护送逃到重庆,他以英国大使馆商务参赞的名义提出与中国合组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进行情报交流,英方并表示愿意援助武器装备和派专家帮助中国组建、训练一支敌后游击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决定这支部队开赴东南亚战场配合英军作战)。
于是,军统局在1941年9月进行了研究,不久即在重庆近郊沙坪坝红槽房建立起了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1942年1月又在沙坪坝小龙坎成立了军统局属下的别动军司令部,中英合作所主任及别动军司令均由前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周伟龙担任。戴笠以军统局原混城队为基础,加上军统局人员,组成了别动军七个纵队。原拟开赴东南亚作战,因此第三纵队徐光英部已集结于桂南待命。
后来,军统局在援助及训练等问题上与英方意见严重分歧。
在1942年夏,流亡的法国戴高乐政府也曾派代表来中国,与军统局谈判建立中法特种技术合作所,主要是为了侦译法国维希傀儡政府的密电。但法方代表对所谈事项外行,军统局方面对这一流亡政府又不大看得上眼,最终未能谈妥。
真正合作成功的,是中国与美国联合建立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据参加起草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的军统局军事情报处少将处长鲍志鸿回忆,美国空军击落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就有中美合作所的军统局人员在电讯侦测和密码破译方面的功劳。
同时,中美合作所还建立起了若干为美国海、空军提供气象情报的气象工作站、观测哨等,这些气象情报在美军对太平洋上日占岛屿展开逐岛进攻和轰炸日本本土的军事行动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战后美国海军部的一份报告甚至有这样的评价:中国方面通过中美合作所向美国提供的日本占领区军事及气象情报,“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情报来源”。
除去军事行动外,中美合作所还进行了一些对日心理战、经济战方面的工作。如收听日伪电台广播并用秘密广播进行干扰和反宣传,展开宣传攻势瓦解日军士气,在日伪军中制造恐慌情绪,鼓舞敌后抗日军民斗志;印制汪伪储蓄券假钞偷运到沦陷区,扰乱日伪金融,并大量收购日货与沦陷区物资运回大后方……
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当初中美合作所成立时《协定》的规定,美方人员分批回国。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结束,经军统局报蒋介石备案,中美合作所中的军统局人员回军统局报到,非军统局人员则发给三个月薪金资遣。
不过,因为中美合作所的中方负责人是在国民党内外名声都不大好的军统局负责人、特务头子戴笠,美方副主任梅乐斯又不顾美国当局禁令竭力介入中国国共两党冲突的内政,再加上该所训练的作战人员、警察和特工,获得的美式武器与设备器材,后来都被国民党当局用到了反共内战中,因此,该所便有了一个“扶蒋反共”的恶名。在中美合作所撤销之后,在其原址及其附近发生的监禁、虐待和屠杀政治犯的罪责,也被算到了它的账上。特别是在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时发生的对被关押政治犯的集体大屠杀,更被视为“中美合作所大屠杀”,使“中美合作所”声名狼藉,成为后来反美、反蒋(国民党)宣传中的一个重要靶子。许多人不再清楚它当初究竟是个什么机构,而只以为它是一个血腥恐怖的集中营了。
其实,中美合作所与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并不是一回事。
说完历史事实,回过头来再说一匹郎和暗香。
北上刺杀行动已经完全宣告破产。眼下,对一匹郎的网也已经收紧。暗香此行的唯一目的、也是战略情报局赋予的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一匹郎营救出大陆。
紫汀儿的小洋楼绝不能再回去,那里实际上已经暴露在公安军的监视之中,紫汀儿的落网也是时间问题。
一匹郎和暗香藏在海滨公园的一隅等待着天黑。
远处的大街上不时传来警笛的鸣叫声,看样子,城里开始戒严了。
夜色浓重,海面上起了大风。
暗香和一匹郎趁着夜色潜行到了海边的乱礁石丛里,从事先的藏匿处取出了潜水装具。
一匹郎有点惊讶“我们……就这样游回去?”
暗香是真不明白了,怎么保密局尽出些这样的怪物……
福州离金门最近,但是游泳过去,在那么大的风浪里可是要送命的……
懒得理会一匹郎的絮叨,暗香边往身上套潜水服边用微型无线电向海上发信号。
稍倾,一个黑糊糊的东西从靠近礁石丛的海水下面冒了上来,暗香忙拉着一匹郎朝那个东西跑过去……原来是一艘小型无人驾驶的潜艇,双排座位,敞开式座舱,是战争期间美国人从德军手里缴获并改进的那类,一匹郎隐约想起曾在德国沿海的基地里见过……容不得他们多想了,背后远远的传来了军犬的咆哮及手电光束的晃动……
这一回,公安军的速度稍慢了一点,小潜艇已经快速的潜入了水中,朝着海峡对面的金门岛急速逃逸。
海边,隐者站在那里,望着波涛中时起时沉的小潜艇,嘴角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
海的另一边,卷帘西风亲自从台湾跑来迎接仓皇逃回来的一匹郎。在小型的压惊酒会上,惊魂未定的一匹郎意外地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孔……对方微笑着举着酒杯,慢声细语地问一匹郎:“还记得巴伐利亚的春天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13: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时间过得很快啊
转轴脑袋怎样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放跑一匹郎是隐者的主意。
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尽管有些冒险,但长期的对敌斗争经验使得隐者敏锐的嗅出了一匹郎背后的味道,她甘愿冒这个险,如果她错了,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
放下抓特务的活,咱们还是说说梅庄吧。
小环境中往往能体现出大环境的复杂。
随着中苏关系的急遽恶化,部分梅庄的业务也随之中断。首先就是那些有着俄罗斯风味的菜肴从挂牌上消失掉,然后就是接连不断的审查。
荷风首当其冲。
调查组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荷风与谢小刀的关系。
闲赋在野的荷风想通过雪韵了解谢小刀的情况,未料想雪韵那里也是焦头烂额。
所有与谢小刀有过接触的人都遭到了盘查……
隐者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这通突如其来的盘查大抵上和谢小刀在苏联呆过的那段时期有关……
好铁不怕烈火淬,调查了一个够,最终还是没查出个子丑寅卯,荷风等老特工出身的人都深深为谢小刀叫好,人家那活做的,就是滴水不漏。
1958年,全国大兴练钢铁之风,书剑梅庄也未能幸免。除了做饭需要的炉灶外,一切被认为可以再生产的金属都被拉出去回了炉子……总之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这股子风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初期才算是偃旗息鼓,草草收场。
今天的青年人对三年自然灾害已经全无感觉,老一辈的人却记忆犹新,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啊……
由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以克服困难,渡过灾荒。中央并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建议,推荐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杆麦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若干代食品。方法主要是发动城乡大小食堂,土法为主,自己动手,自做自吃。
作为人民大食堂,梅庄当然是身体力行,率先开始了一系列的烹饪改良。
那个年头,只要能勒紧裤腰带吃饱肚子,有什么法子出什么法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数都来了……超声波熬稀饭、蒸馒头便是那个真实年代的特殊科技产物。
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亲自上门示范如何用超声波设备快速熬制大锅稀饭和蒸出高质量的发面馒头……那个热闹劲,绝不亚于当年公私合营时敲锣打鼓的场面……彩旗招展,大喇叭里唱的是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老荷风戴着老花眼镜,守在大锅边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同样戴着眼镜的技术员在熬粥……几个小家伙兴奋地围着大锅跑着……两鬓斑白的妖精围着围裙在一边招呼小学生们上小饭桌……
超声波做饭法确实快,可就是,做出来的饭因原材料的问题,并不能填饱人们的饥肠,反倒激起了更严重的饥饿感。
很快的,连熬粥的大米小米也没有了,人们不得不勒紧裤带去周围的山里找寻可以果腹的食物,苦的是那些还没成年的孩子们……
重庆,位于西南三线前沿。
大三线,也曾是远在中南海的毛老大忧心忡忡。
三线地区,是1964年至1978年那个特殊年代,由中国大陆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三道线形成的地区。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
1964年8月2日夜里,在北部湾,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战。8月4日,海战进一步扩大。早在4月就已制定了扩大侵略越南战争的“37号作战方案”的美国,立即抓住这一机会,悍然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越南战争的战火燃到了中国的南部边界,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中国军民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毛泽东彻夜未眠,紧张地关注着战争的态势。6日清晨6点,他在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犯越南的声明稿上批示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这个行动指的是他的一个多年宿愿——骑马沿黄河考察,既有浪漫的诗情驱动,又有现实的经济目的,可惜就此中断。8月17日、20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这次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第一线能搬迁的项目要搬,明后年不能见效的项目一律缩小规模。于是,调整后的“吃穿用+三线”的“三五”计划指导思想再度发生变化,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终于确立。“三线”,成为当时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新名词,向各个方面部署和宣讲。
1964年8月12日,毛泽东将总参谋部作战部关于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的专门报告退回给罗瑞卿、杨成武,批示说:“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实施。”他还关切地问道:“国务院组织专案小组,已经成立,开始工作没有?”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说:我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开了会,会议决定:
(一)在国务院成立专案小组。建议由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罗瑞卿、谢富治、杨成武、张际春、赵尔陆、程子华、谷牧、韩光、周荣鑫十三人组成,李富春任组长,薄一波、罗瑞卿任副组长。
(二)各个方面的防备措施,除作战部提的四条外,还应包括大专院校、科学研究、设计机构、仓库、机关、事业单位等,以及城市、矿山的人防措施。各有关方面,都必须按照主席指示的“精心研究,逐步实施”的原则,尽快进行研究,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特别是十五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建设。(2)第一线,特别是十五个大城市的现有续建项目,除明年、后年即可完工投产见效的以外,其余一律要缩小规模,不再扩建,尽早收尾。(3)在第一线的现有老企业,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个车间、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的,能一分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能迁移的,也应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迁移。(4)从明年起,不再新建大中水库。(5)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6)今后,一切新建项目不论在哪一线建设,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
报告将各项工作进行了分工,参加专案小组的各个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应的工业、国防、农业、教育、铁道、城市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纳入明年计划和“三五”计划。报告还建议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周恩来任主席,谢富治任秘书长,日常工作由公安部负责。同时,恢复北京地下铁道建设筹备处,积极准备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并考虑上海、沈阳两市地下铁道的建设,通由铁道部负责。
8月30日,邓小平批示将报告印发中央工作会议,以后又发给各中央局、部委、省委执行。关于三线建设,中央和国务院曾经发出过多种文件,但从时间和内容看,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确立三线建设决策的第一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首先,报告确立了今后不在一线,而是转入三线、二线建设的战略方针。其次,报告制定了一线的重要工厂、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最后,报告提出了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
9月5日,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计划工作的指示,主要内容是:(一)三线建设要落实。铁路建设队伍要在9月底到达工地,计委、经委成立落实小组,楼堂馆所要利用起来为三线建设服务。(二)三线的调整要立即行动。留下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保证提高产量。(三)基本建设投资,首先要保证三线建设的需要,其他方面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四)工业生产,不论三线还是一线,都要发展。三线建设的中心是成昆线,要成立铁路指挥部、西南筹建处、后方支援小组,要什么给什么。西南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重庆周围搞成一个小体系。在后方搞的厂子,一定要采用新技术。
以上这些指示表现出,中央书记处已经彻底放弃了6月试图将抓“吃穿用”和三线建设并重的最后努力,不遗余力、急如星火地把重点转移到三线建设上来了。
阵阵袭来的战争阴云,使祖国广袤的西部地区,通过三线建设的特殊方式,第一次在国家计划中占有空前的重要位置。
才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中复苏的国家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根据上级指示,全国的书剑梅庄分店进行了整顿和压缩,工作的主要重点又回到了大三线所在地四川和云贵高原。书剑梅庄抽调出精悍的班子随着工作组进驻到了三线工地,熊熊的炉火再次翻腾在反帝反修的最前沿。
时间划到了1964年。
初春的一天,一辆吉普车急匆匆地行驶在大巴山中的战备公路上,车里坐的是同样神色匆匆的师永平和隐者。
正应了隐者当初冒险之下做的决策,海峡对面有“客人”到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可来的这位却让师永平和西公的同志们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怎么对荷风说……
来者谓谁?
叫堂堂的部委领导如此愁眉不展……
那还得从抗战胜利后荷风与女儿的最后那一别说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2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这可不像俺心目当中的谢小刀哦....GLZ滴你难道还怕死不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2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很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8 14: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哈哈哈,快到俺风光的时候了,
嗯,用大袋子包住荷风,让他风去!
   用大力金刚手折断小刀,让他刀去!
抢妖精回家,再找108个蜜书.....
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5: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楼上风光过一阵儿,然后就被小将们给风光到内蒙古大草原接受贫下中牧们的改造去了,倒是真和谢小刀同志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哈哈~~着急吧,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抗战胜利后,荷风的宝贝闺女轻云不能直接回德国,而是取道去了瑞士。
在瑞士,多诺万将军的美国战略情报局接纳了她。在那里,她见到了自己过去的许多同事,这些昔日的纳粹情报专家们纷纷投靠了西方。美国人许诺给他们稳定的收入和虚假的身份,保证他们不会出现在任何针对法西斯战犯的被告席上……于是,新的铁幕拉开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暗战专家加入了西方针对东方的冷战阵营。
历史背景:
1961年深冬,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军委的老总们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领导出席的不寻常的会议,讨论中国核导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实际就是中国还有没有能力、要不要马上发展导弹核武器。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刚进行不久,就陷入僵局。一些同志认为目前正艰难地支撑着一个6亿人口大国的吃饭穿衣,"大跃进"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和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国家急需输血,他们担心再拿出大笔资金发展导弹核武器,无疑会增加国家负担,影响经济的复苏,因此建议"暂缓"。
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周恩来提出,自已动手,从头摸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原子弹来。
老帅们坚决要上。他们认为,只有尽快拥有原子弹和导弹,才能早日确立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中国说话才能有份量,也才能从根本上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封锁制裁及核威慑。因此,老帅们建议中央:即使卡紧脖子少吃几口,也要继续干下去。
性情豪爽的元帅外交家陈毅直截了当地说:干!就是当了裤子,我们也要搞核导弹。有了这个东西,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了!而平日沉默寡言的国防部长林彪,也表示支持:原子弹要上,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出来,哪怕架在火上也要把它烧响……
1957年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开国领袖毛泽东暗下决心,即使没有外援,也要造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有了这个宝贝,新中国就再也不用惧怕东西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国人真正挺直腰杆扬眉吐气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造原子弹,说起来一句话那么简单,内中蕴涵的能量绝不可以小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员和军人的智慧与心血。这里边还不包括苏联对我们的讹诈和单方面撤走专家、设备……中国人是最不惧怕讹诈的。
无数个日夜,无数人用无数的辛苦和汗水为新中国的核大厦构造基础……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后,美、英、法、苏4个核大国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都实行严密的封锁。毛泽东马上召集政治局会议,在1959年7月作出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造出来。为了记住1959年6月发生的这段"国耻"事,中国领导人特意将研制自己的原子弹的工程定名为"596工程"。
造原子弹动用了全国各行业各部门的各个单元,工程之浩大程序之烦琐是空前绝后的……单单一个小小的数据,清华大学物理及数学系的师生们用一台手摇计算机反复运算,一丝不苟的连续运算无数次……当时的国际友人们也很支持中国的这项事业,早在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他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悄然进行。
然而,隐藏在角落里的人们会让新中国顺顺当当的响起那声惊雷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6: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大三线的某科研机构。
1963年初春。
荷风领着大伙在山洞外面做广播操。
十多年来,荷风同志一直没忘记当年毛先生的诙谐,再加上这些年的饥荒等等,那个令他长期烦恼的将军肚早就变成了飞机场,老荷风清瘦了很多。
书剑梅庄也早就改名换姓变成了某科研部门的职工大食堂。荷风虽然退下来了,但上级领导还是邀请他出山,担任大食堂的司务长,为这里的科研人员和职工提供特殊的营养膳食。
坐落在莽莽群山之中的这个科研机构十分的神秘,几乎全部的设施和研究场所都隐藏在山体之中。荷风他们刚来报到那阵子,几次都险些迷失在纵横交错的隧道里,要不是有“专业导游”带着,丢在某条不起眼的隧道里几个月找不到出路那绝对是没跑的。
长期呆在不见天日的洞窟里,对人的意志是个考验。
荷风带着自己的厨房班子进驻了这里,一驻就是两年。
研究机构的性质和内容绝不允许随意打探,来食堂吃饭的人们也从来不在餐桌上讨论涉及工作的话题,大家整天都很沉闷。
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中国。北京。早上。
刚刚进入办公室的师永平接到一个电话,请他出席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欢迎从欧洲归国参加祖国经济建设的一位爱国华侨。
师永平虽然觉得有些纳闷,但上级的指示就是命令,军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爱国华侨叫苏英,来自中立国瑞士,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以见习生的身份参与过举世闻名的“曼哈顿计划”,亲眼目睹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她的归来,对于举步维艰的“596工程”不谛是个非常重大的好消息。
有关方面专门为苏英女士的回归举行了小型的欢迎仪式,在仪式上,师永平看到苏英的第一感觉是无比的惊讶……
这位苏英女士的长相太像一个人了!
师永平反复搜索着记忆,反复的否定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推断,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不很清晰但却很大的问号重重的砸在师永平的心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安全工作者,师永平的习惯是任何疑点都不放过,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的论证,而眼前发生的这一幕确实叫他难以置信。
苏英四十上下,风姿绰约,举手投足都透着很好的素养,言谈话语十分得体,显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回答人们的问题时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一般人看来,这就是一位有着拳拳报国之心的高级知识份子。
但师永平绝非等闲之辈,凡事他都会多留心一点,多观察一点。
毕竟,这位归国华侨所要参与的是决定共和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一招棋的大计划,又是从海外归来,即使,有关部门已经经过了证实,但师永平还是要认真的琢磨琢磨的。
师永平真正惊讶的并不是对方的华侨身份,也不是对方作为一名华裔的报国决心。那个时期,参与“596工程”的绝大部分科学家都来自归国报效的留学生和华裔后代,许多人后来成为了“两弹一星”的元勋。
那么,令师永平感到惊讶并如此困惑的到底是什么呢?
见到苏英的那一瞬间,师永平仿佛一下子跌落进了时间隧道,往事一幕幕的再现于眼前……眼前的苏英长的太像当年那个从德国归来的轻云了!无论从任意一角度观察,都和荷风的那位喝洋墨水的闺女形肖酷似,莫非真的是……
一个情工人员最忌讳的就是猜忌,但往往就是因为某种直觉和猜忌心理,才是揭开秘密的正确钥匙。师永平确实不愿意把眼前的事物与历史烟海中的往事纠缠在一起,他也确实希望眼前的这位归国华侨科学家就是一心一意回来报效国家的。但出于职业的敏感和对国家的忠诚,师永平不可能不去想。
师永平的猜忌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眼前的这位归国华侨正是当年投靠美国的那位前德国特工烈火的轻云。
轻云被有计划的安排进了耶鲁,并且有计划的拿到了高能物理学的学位证书。此后,又是有计划的参与了“曼哈顿计划”。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她的新主子、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军方人物。
早在纳粹德国研究原子弹时期,这位军方人物就敏锐的觉察到了核裂变将在未来的时代导致世界的新格局。
当拥有百万雄兵的蒋委员长被迫退到孤岛上的时候,那个神秘人物便很有见地的告诉他的上司,把蒋先生逼的走投无路的那个人将来一定会发展核武器,对于这个人,自由世界绝不可以小窥之。于是,一项旨在破坏和颠覆新生中国的险恶计划悄然出笼,该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等学识与胆略的特工人才,渗透到对方的某一领域中,寻找机会下手实施破坏行动。
作为首批受训学员,轻云在各门功课的成绩方面都优于同行们,作为一个文科生,对理工科一知半解的轻云着实让上司们吃了一惊。
第二步,轻云改头换面,用了新的身份和新的名字,苏英随之应运而生。而真正的华裔科学家苏英已经被美国司法部门以莫须有的罪名送进了集中营,从那时起,从前的轻云消失了,苏英堂而皇之的走到了铁幕的正面。
俗话说,兵行险招。苏英的上司们没有让她做整容手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孤儿,苏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友,而所有了解和认识她的人都已经人间蒸发,即使回到中国,也不会有人把她当成另外的什么人。
西方人的习惯逆向思维倒是帮了师永平的忙。
从见到苏英的那一天起,师永平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苏英与轻云之间的关联。因着这个缘故,在苏英要求为她配两名助手的要求后,梅芯疏影和月满栏江便正式登场。
梅芯疏影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是个不喜欢多说话的女孩子。而月满栏江却与司汤达笔下的那位于连一样,是个喜欢在异型面前表现的青年。这两位的到来,让苏英很快的开始了回国后的研究工作。
另一边,师永平向上级有关领导请示汇报后,专程从北京回到了久别的重庆。是时,重庆市公安局年轻干练的路人局长和情工处隐者处长热情的接待了老首长。师永平和路人、隐者简单的碰了个头,把事情说了一下。随后,路人派隐者协同师永平前往某研究所,去访问老朋友荷风。
书说简段,这一阵子,重庆公安局的电讯侦听部门多次收到一个来自东南亚地区的神秘的信号,对方发报很没有规律,使破译专家们大伤脑筋。而这个神秘的信号的波长与抗战时期那个著名的仰光组的波长竟然有着某种奇特的关联,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路人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6: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今天中午,职工食堂来就餐的人群当中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
负责给专家们制作营养汤粥的绝色一边照往常那样同老专家们打着招呼,一边把调制好的营养汁按比例配到小米粥里。
三年自然灾害的余波还没有过去,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省出口粮支持着部队。
尽管如此,部队的粮食供应仍非常的紧张。罗布泊试验基地那边据说已经断炊了……部队正动员官兵们以打黄羊等野味来补充战斗力。而在这大山之中,可以捕猎的野兽也还算不少,野生的浆果和山菜都可以用来做应急补充,然而,主要的食物链却日趋减少……
荷风和大伙每天都在想方设法的东凑西挪找粮食,专家们不能饿肚子,这是职工食堂的大前提。
食堂位于9号洞的中间部分,洞顶垂下来很多怪摸怪样的钟乳石,洁净的水顺着石柱流淌到地上的小沟里,显得格外的凉爽。初春季节,凉爽就成了冻人。
平时,为节省能源,只开几盏昏黄的小灯,好在大家都已经轻车熟路,摸着黑也能走到这里。住山洞有一大好处诸多不便,好处就是盛夏酷暑呆在洞里绝对舒服,不便显然还是比好处要多……呆的时间久了,风湿病关节炎等等就都找上门来……
这些山洞居民一旦走到阳光下时,冷不丁被别人看到会吓一大跳,人人的脸色都是惨白惨白的……人们离开洞穴前都要站在洞口不远处慢慢适应一阵子……因为,曾经有人因为突然出洞而被眼光灼伤了眼睛……
让人喜忧参半的三线……
职工食堂专家餐厅出现的最陌生又是最让大家感到惊奇的面孔莫过于归国华侨科学家苏英女士了。
如果说,阔别多年的亲人相对却不能相认,着实是件很痛苦的事。
轻云与她亲爹对面碰头了多次,好几次荷风都差点喊出来女儿的名字,但轻云却很大度的告诉荷风同志,他认错人了。也许自己长的确实与老同志的某位亲人有些像,但老同志确实是认错人了。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实在是为难,但对一名经历过刀光剑影的特工来说,做到这一点倒是很容易。
苏英成功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两名助手的帮助下,为研究所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赢得了同行们的赞誉和钦佩。同时,也不负“众望”的在596工程中站稳了阵脚。
苏英很细心,但却对周围的事物显得漠不关心,作息时间很不规律,经常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天,这种敬业的态度深得研究所领导的嘉许。暗中监视的侦察员们并没有在苏英的举止中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尽管如此,对这位关键时刻突然出现的爱国华侨,共和国卫士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警觉。
荷风很伤心。
老特工出身的他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个叫苏英的女性来头不小,尽管在公共场合下多次否认荷风的“错认”,而血终归浓于水,亲情之间割舍不断的那种特殊的感觉渐渐的开始侵蚀苏英,两位助手也开始发现,他们的教授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梅芯疏影来到研究所时候不长,就发现月满栏江总是借着查资料或者请教课题的名义往自己身边凑和。起初,疏影对这个城市里的青年人还有那么点戒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疏影发现自己居然开始喜欢上这个相貌俊朗的家伙了……
疏影的真实身份时刻提醒着自己,重大任务面前,儿女情长的事绝对不能参与……不过,不管怎么说,梅芯疏影不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她是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性,情窦初开也是常理,何况面对的又是那么帅气的一个知识青年……两人的关系与苏英的变化不和谐的同时推进着……
灾荒越来越紧迫,大三线在饥饿的强大压力下艰难的喘息着。从大西北传来的消息更加不容乐观,基地附近的野味都被打绝了,战士们和研究者们不得不去寻找野菜和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很多人因为误食了有毒的植物而倒下……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亲自给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打电话,请求富庶的江西给予大西北紧急支援,刘俊秀二话不说,当即开始了南粮北调的大行动……东北粮食基地北大荒也开始向大西北调拨战备粮……运粮的军列沿途曾遭灾民劫掠,但当灾民们听说这是为西北的解放军增调的军粮后,都主动的把抢去的粮食归还给运输部队……
研究所食堂已经断炊一周了。
荷风整天焦虑重重的围着山洞转磨磨,绝色那里也因为没有粮食而无法再为专家们提供营养餐,食堂的职工们整天叹气,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凭空能变出白花花的大米来。
这一天,荷风忽然一拍大腿“有了!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哦!”
边上的人吓了一跳,还以为荷风想问题想疯了,赶紧来安慰他。
荷风乐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哎呀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哦!”
荷风想起什么了那么开心?
各位如果还记得西风他们在山里挖掘过的那个日本地下仓库的话就会明白荷风为什么会手舞足蹈了。没错,当年日本人在四川周边占领区内遗留下很多秘密的仓库和堡垒,解放以后,由于线索的中断及基础建设的开展,这些仓库和堡垒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时间一长,也无从寻找。
但是,身为老军统的荷风是不会忘记的,当年布置潜伏任务时,曾有人给过他一张这些仓库堡垒的分布图,投诚起义时一起交给当时的西公了。
荷风马上向研究所领导汇报了这一重要的情况。
领导喜出望外,立刻拨通了重庆市局的电话。路人一听这消息,立即吩咐保密员找出了当年的卷宗,在尘封多年的卷宗里发现了那张已经发黄变脆的图纸。
根据图纸的描述,先后在大巴山里十分隐秘的所在清理出三个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的日军军需仓库,里边封存的食物居然完好无损,同时还清理出一批危险的化学武器及常规武器弹药……搜寻工作仍在继续,职工食堂却开了锅……那些密封完好的食品被取出,大家开心的几乎要跳起来!
与人们的喜悦相反,苏英一点都不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6: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列位,这苏英离着成功就几步路了,她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苏英也是女人,也有七情六欲。
看着两个助手眉来眼去的亲热,您说她能开心的起来么?人近中年了还是孤寡一身,为了自由世界赋予的神圣使命,苏英抛舍的确实太多太多了……
眼下,苏英烦恼的是,如何才能接近研究所的核心部分,完整的窃取到关于“D2O”的研发资料。有了这个,她的使命就算完成了一多半了。但是,研究所的核心部分除了几位专业技术人员外,贵如苏英般身份的专家都不可能轻易靠近,苏英在所有人的名单上搜寻了一圈后,终于想起来,自己的助手月满栏江恰好是几位接近核心的技术员之一!
苏英对着镜子反复地端详着自己的容颜,一个阴险的计划在头脑中升腾……
职工食堂的专家餐厅里,苏英坐在角落的一个位置上,一边品尝着正宗的日本大酱汤料做的食物,一边不露声色的观察着门口进出的人群。
中午,来就餐的人不少,月满栏江那个书呆子还没见影子。等到大家都挤的差不多的时候,才看见这家伙边看书边走进食堂。
食堂的供应几乎都空了,书呆子在一个又一个窗口前徘徊了半天,也没看到能当饭的东西,正在犹豫时,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小江!到这里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教授在喊他。
专家餐厅里待遇是不一样,栏江狼吞虎咽的一连胡噜下去三大碗大酱面,意犹未尽地抹抹嘴,那意思是还有的话还能招呼。
苏英慈爱的望着年轻人,笑着对绝色招招手,于是,又是两大碗。
苏英有些怜惜地用手帕替助手擦去嘴角的残汤“小江啊,以后要是晚了就到大姐这里来吧,管你够。昂。”
不知为什么,月满栏江忽然觉得眼前的苏英教授很像自己的姐姐。

注解:D20是重水的化学分子式。重水是核裂变重要的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8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演义风云[梅庄版]

路人正在办公室里查阅卷宗,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哗啦啦的叫了起来。
电话是侦听科打来的,神秘的仰光信号终于被破译出来了!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青埂峰就奉命潜伏在缅甸,那时,知道他真实身份的只有特科的伍豪同志。
缅甸是日军和盟军交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日军攻陷缅甸前,那里是盟军的重要物资中转站,大量的军需品从那里通过著名的滇缅公路运送到国内的抗战前线。1942年,日军兵分三路从泰国取道进入缅甸境内,对毫无察觉的英国远征军亚历山大部进行偷袭,中国远征军孙立仁部拼死冲击,将被围困的英军营救出险境。1942年3月,仰光失守,大英帝国的象征在熊熊烈焰中化为灰烬。
缅甸失守,导致中国与外界的陆路运输完全中断,这才有了西南军民利用茶马古道云茶叶的壮举……
青埂峰一直孤独地守候在那架老式的马可尼电台前,他多么盼望能够离开这间小铺子,像父亲和叔叔们那样去浴血疆场。
青埂峰是印尼华裔,父亲和两个叔叔是盟军的汽车兵,他们都已经在执行任务时英勇殉职了。青埂峰和年轻的缅甸妻子一起开了一间小电器修理行,在仰光,靠着给日本驻军和当地的商行维修电器渡日。
早在1938年初,一次偶然的华侨聚会上,青埂峰和父亲一起见到了南洋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先生,陈老先生给父子俩讲可很多关于中国国内的事情……后来,父子俩赴国内考察商务时,又在武汉汉口见到了陈老先生引荐的、大名鼎鼎的伍豪先生。在伍豪先生的指引下,年轻的青埂峰秘密的加入了组织并且成为长期潜伏海外的一名特科成员。
当年,正是由于青埂峰的及时通报,才使得中统的阴谋流产,派遣特工“虢乩子”和西风仓皇出逃……
如今,身负重任的青埂峰再次重出江湖,向重庆方面通报了一个重大的敌情……
历史人物注解:伍豪,乃中央特科周恩来同志在白区工作时的化名。后来,国民党在中央社炮制了一份“伍豪等集体脱党声明”,妄图给周恩来同志抹黑,但阴谋没有得逞。
话分两头,咱们再来看看苏英这些日子都在干什么。
苏英可谓是用心良苦。
梅芯疏影出差去了三门峡,苏英趁机对一脑门子数据和工作的月满栏江展开了春季攻势。老牌特工出身的苏英对色诱之道非常熟捻,三下五除二就把个书呆子搞定了。等疏影从外地回来时,居然丝毫没有察觉。
苏英必须开始行动了。
瑞士方面发来的密电要求她尽快搞到绝密核心,然后从云南离境。而苏英则加紧了这方面的动作。
这座大山下的山体已经完全被淘空,密集如蛛网般的隧道和洞窟环环相套,四通八达,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用途,并且有着不同的通行制度。研究所的通行证也分为白、蓝、绿和黄色四种,其中黄色的是核心机密部分的证件。而苏英只有绿色证章,黄色这部分一定要月满栏江才能进入。
栏江现在对苏英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苏英已经从这书呆子那里得到了几乎全部的重水资料与数据。但是,苏英最终的目的是取得重水的水样,而得到这个至关重要的东西非得栏江出手不可。在一通翻云覆雨之后,于月满栏江咬着牙根答应了苏英的要求……
月满栏江的心砰砰的跳个不停。
过去,为苏英取资料都很顺利,但是这一回不同寻常,重水水样是研究所核心机密重中之重,防卫严密的程度外人无法想像……
月满栏江顺利的通过了检查,进入了存放水样的保密室,正当他的手伸向存放重水的容器时,耳边突然响起一声炸雷!
莫非他的行动已经被发现?还是自己吓自己呢?
说着了,还真是自己吓自己,太紧张了,他居然忘记输入开启容器密码锁的指令,那一声动静是报警器发出的模拟语音提示。平常,这声音比苍蝇叫大不了多少,可在眼下,那就比炸雷还响。
月满栏江努力的稳定了下自己的情绪,哆嗦着输入了指令。
容器被打开了,栏江做贼心虚地从那些样本中抽出一瓶,看也没看就揣到事先预备好的铅封盒子里,然后将容器复位,努力镇定了一下自己,转身走出了保密室。
专家公寓这边,苏英正原地转磨磨,月满栏江满头大汗地闯进来,慌里慌张语无伦次“大姐……那什么……外边……他们……”
苏英一惊,脑子飞快的转着,耳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汽车引擎声。
苏英拽着栏江跌跌撞撞地从专家公寓的垃圾通道爬了出去,垃圾通道的尽头是一个位于山腰的平台,从这里顺着铁梯子可以一直下到山脚,只要下去了就能逃出生天。
两个人一前一后狼狈的顺着梯子往下出溜,脚一落地,便听到头顶传来一阵人声嘈杂。事不宜迟,苏英拉着栏江钻进了密林,渐渐的,身后的声音远去了。他们会往哪儿跑呢?重水样本就那么轻易地被取走了么?究竟这两个人最后的命运会是怎样呢?咱们下回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9-19 10:04 , Processed in 0.2488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