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7|回复: 3

[转帖]楹联理论(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2 15: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震纶:楹联创作(一)  
--------------------------------------------------------------------------------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 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 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 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一、平仄合律 (Level Tone vs. Oblique Tone)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对联长短不限,结构复 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常见的楹联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内,并非越长越好。因此, 这里主要谈楹联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联结构,把我们的理解公诸同好,以求达到共识。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 平仄序列关系。因为楹联基本句式来自律诗和骈文,先了解律诗和骈文的句式结构是有益的。
    律诗句式(Patterns of Regulated Verse)
    七言律诗有以下四种结构,用“0”为平,“1”为仄表示,就是:
0011100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1100110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七言律诗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别构成七言联,因此只有句脚上仄下平的情 况,例如李商隐七律《无题》一诗中的对仗句:
0011001 / 1100110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1100011 / 0011100  隔座送钩春酒暖 / 分曹射覆蜡灯红
     五言律诗也有四种结构,只要把上面每个七言句去掉前两位就行:
11100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00110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 11001 / 00110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五言律诗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别构成五言联,如杜甫五律《春望》一诗中的对 仗句:
00011 / 11100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11001 / 00110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律诗平仄具体要求,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不再多说。

2002年2月17日19:18  陆震纶   
陆震纶:楹联创作(二)  
--------------------------------------------------------------------------------


    骈文句式(Patterns  of Parallel Prose)
    骈文不像律诗那样有固定的言数和句数,而且不需要押韵;但有固定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一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对仗限于两句之内,在非节奏点上平仄不拘。 骈文句脚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为了方便,只举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为例:
1100 / 0011 胜地不常 / 盛筵难再
0011 / 1100 虹消雨霁 / 彩澈云衢
00-1100 / 11-0011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0011,1100 / 1100,0011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100,0011 / 0011,1100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今晨捧魅。喜托龙门
0011,00-1100 / 1100,11-001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100-11,1100 / 0011-00,0011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楹联句式(Patterns of Couplet)
    我们所说的楹联句式是规范化的句式,在实际使用时非节奏点的平仄不拘。
    楹联的四言句式和六言句式来自骈文,可以构成四言联和六言联:
四言: 0011 / 1100 (正格) 以文会友 / 与古为徒(丁上左)
      1100 / 0011 (变格) 唯楚有材 / 于斯为盛(岳麓书院联)
六言: 110011 / 001100 (正格)泉自几时冷起 / 峰从何处飞来 (董其昌)
      001100 / 110011 (变格)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楹联的五言和七言句式来自律诗,可以构成两种类型的五言联和七言联:
五言A型:11001 / 00110 室雅何须大 / 花香不在多 (郑板桥)
五言B型:00011 / 11100 若问梅消息 / 须待鹤归来
七言A型;0011001 / 1100110 春风阆苑三千客 / 明月扬州第一楼(赵子昂)
七言B型:1100011 / 0011100 东汉文章留片玉 / 西泠翰墨著千秋(朱景彝)   
    A、B两型在律诗中缺一不可,但在楹联中有一足矣。由于B型句式接近骈文句式,结构简单,便于组合,在组合时以选用B型撰联为佳。
   楹联还从诗词曲赋骈文,引进一言、二言、三言句式(通常用作领、衬字),从而形成包括一 言至七言的最佳对联句式体系(三言有两种类型):
1 / 0, 11 / 00, 001 / 110, 011 / 100, 0011 / 1100, 00011 / 11100,
110011/ 001100, 1100011 / 0011100
    有了这些句式,就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一定长度的楹联。

2002年2月17日19:19    陆震纶
陆震纶:楹联创作(三)  
--------------------------------------------------------------------------------


    最佳楹联结构(The Optimum Structure of Couplets)
    每边一句者,分别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式自身;每边两句者,用四言句式分别与自身以及五言、六言、七言句式,按句脚上仄下平要求,两两组合,就可以得到如下最佳结构。按 照最佳结构撰联,就像做诗填祠一样,随心所欲,不逾规矩。因为在非节奏点上,可平可仄,实际上仍有很大灵活性。在熟练运用之后,就可以按四言模式的句脚安排,增加句数,增加领、衬字,平仄自然合律。
     下面是最佳楹联结构的举例:
     四言联0011 / 1100 望洋兴叹 / 与鬼为邻(徐桐)
     五言联00011 / 11100 楼观沧海日 / 门对浙江潮(摘宋之问诗句)
     六言联110011 / 001100 此是山阴道上 / 如来西子湖边(绍兴东湖联)
     七言联1100011 / 0011100 莫放春秋佳日过 / 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八言联1100,0011 / 0011,1100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杜甫草堂联)
     九言联1100,00011 / 0011,11100
     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 / 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万寿圣典》)
     11100,0011 / 00011,1100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彭元瑞)
     十言联1100,110011 / 0011,001100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南天门)
     001100,0011 / 110011,1100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 仰流风于遗像,万古清高(武侯祠联)
     十一言联1100,1100011 / 0011,00111000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祠联)         
     11100,110011 / 00011,001100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文长)   
     十二言联11100,1100011 / 00011,0011100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钱楷)
    长联句脚安排(Arrangement of Pause-tones in Long Couplet)
    按传统观点,每边11字以上就称长联(曹雪芹),“最多也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钜),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楹联的优势在于言简意赅,赏心悦目,适合悬挂,不宜太长。七言 (1100011/ 0011100)是律诗句式,八言(1100,0011 / 0011,1100)是骈文句式。骈文和律诗句 式的结合以十一言(1100,1100011 / 0011,0011100)为典型,标志着楹联有了不同律诗和骈文 的结构,故以此分界,称为长联,是合理的。至于胜地壮观,高楼大厦,二三十余字的长联也足 够了。因此,不妨把更长的对联称为“超长联”。
    长联结构比较复杂,但可以将句脚安排简化为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的句脚安排。例如:
    由两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       --0,--1 / --1,--0
    由三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       --0,--0,--1 / --1,--1,--0 或       --0,--1,--1 / --1,--0,--0
    由四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1,--0,--0,--1 / --0,--1,-- 1,--0
    以此类推。当然每句不一定是四言,还可以加领、衬字。可以灵活应用。但大体上是这样一种模式。这样的句脚安排,主要出于长联同边自对的需要。

2002年2月17日19:20  陆震纶   
陆震纶:楹联创作(四)  
--------------------------------------------------------------------------------


     二、对仗工整 (Parallelism)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同类词相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 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 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有些同类词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小,如数字,人名,地名,书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轻易超出范围。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互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佳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 / 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随园诗话》卷五,二二)这段话说明在 诗中对仗要避免同义词相对,用“似”对“如”,虽字形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 ,亦不可取。这似乎有点苛求,连大诗人也难免的事,我辈怎能不犯?但应该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2002年2月17日19:21  陆震纶   

    反对为优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 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 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 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 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句中自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由四言六言两句合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必须重申,本文所说的“句”,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sentence),而是古文中“句读”或诗词中“句式”的“句”(pause)。此联在语法结构上是一句,在声律结构上是两句(四 言与六言组合)。五言联或七言联只有句中自对。两句或两句以上,不仅有句中自对,而且有句间自对,或称同边自对。   
    同边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从短联的句中自对,发展到长联的同边自对 ,是对联发展的重要标志。同边自对是长联的基本形式,陆伟廉先生对同边自对理论有卓越的贡献,他说“对仗是对联的灵魂、精髓,无对仗即 没有对联,不懂对仗就无法撰写、欣赏、评论和研究对联”,又说“如把两边相对比为对联艺术 的皇冠,同边自对则可比为皇冠上之钻石。”(陆伟廉《对联经》第171-172页)
    相重相对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称:“《柳南随笔》载:钱湘灵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唔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联”如上(《楹联丛话》 卷一)。钱陆灿,常熟人,字湘灵,号圆沙,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康熙中徐乾学等为耆年会,陆灿年八十四,齿尊名高,会中人皆兄事之。有《调运斋集》。 此联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
    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2002年2月17日19:9    陆震纶

    自重自对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于令)罢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所写的门联。《金刚般若 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 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故不是集句。妙在庄重中 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 。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三、文意切题 (Keep to the subject)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楹联是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的,成为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红楼梦》第五回讲,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可卿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看见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后来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餳骨 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 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 / 芳气袭人是酒香”。这两副对联烘托出两种室内环境,两种个人风格。
    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题作为优劣标准之一。
    非孙夫人不可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这是徐文长题孙夫人祠联(《楹联丛话》卷六)。据陈寿《三国志》称:“先主(刘备)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琦(刘表长子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两难的处境。字面上没有孙夫人三个字,但字字都表达了孙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只有武则天合适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武后庙集句联(《楹联丛话》卷十二)。上联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指武则天开始像杨贵妃一样得宠。下联用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 作》中“九天阊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面旒”,指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还算不了皇帝。所以,这副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送给武则天最合适。
    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这是苏州虎丘花神庙联。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既写花神又写月老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浓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常圆
    这是魏滋伯题西湖花神月老祠联。上联写花神,下联写月老。梁章钜评曰:“丽语柔词,与题相称”(《楹联三话》卷上)。
    弹冠相庆,还是不寒而栗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清朝董邦达在北京理发店中写了这副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楹联续话》卷四)。这副对联好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 耕,或弹冠而来仕”。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 安危入倚楼”。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同样是一副理发店对联,却使当官者不寒而栗: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这家理发店在广西贵县,是太平军起义前的联络站。石达开写这副对联目的就是要引起豪杰之士的注意(《古今联话》第32 页)。
    实事求是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这是徐文长撰绍兴汤绍恩祠联。绍兴滨海,常有水患,明朝汤绍恩任绍兴太守时创建应宿闸 后解决了水患问题。故后人立祠纪念。此联并不泛泛地歌功颂德,而是记载了当时的工程情况, 可以当地方水利史读。梁章钜评曰:“两用成语,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乐述之。”   
    上面分三个层次谈楹联作法。平仄是结构层、对仗是文字层,文意是思想层。其实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文意。撰联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倒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在征联情况下,除出句已确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样。

2002年2月17日19:15  陆震纶   
对联的基本格律和体裁[请勿转载]

    对联的基本格律,通常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
   
一、字数要相应
   
    对联分上下两联,每一联的字数并无严格限制。一般的对联,以五字至十几字为好。
    最有名的长联是昆明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共180字。另外也有一字联、无字联等,但这些联均很少见,亦是对联中的变体,在此就不多讲了。
   
二、节奏要分明
   
    节奏本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是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要合乎一定的规律。节拍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序列,每一序列的包含两拍或三拍、四拍。对联是短诗,要求有音乐性,这首先表现在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即使不念不听,只是看,由于看的时候也是按照节奏进行的,如节奏和谐,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这节奏感在对联中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创作对联的一个要素,不可忽视。
   
     四字句的对联是两拍。
如,西湖湖心亭联:
   
    中央 -- 宛在
    一半 -- 勾留

五字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三拍。
   
     如: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又如:喜--国家--兴旺
          唱--稻粟--丰登
    七字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四拍。
    如:山静--水流--开--画景
        鳶飞--鱼跃--悟--天机
   
    联语的字数没有固定数目,构成联语的节奏的方法和因素很多,运用起来变化多端,但重要的是音组等长、强弱等量、繁疏急缓和谐、轻重抑扬鲜明。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其原则就可组织联语了。
    有些联虽长,但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掌握住四、五、七言的节奏,也就能掌握长联的节奏了。三字以下的短对少,在组成长联中却会用到。一字句自成一拍,两字句也常是一拍,三字句的拍式一种是前一后二,另一种是前二后一,至于三字重叠者则是一字一顿。
   
    三、对仗要工整(请参看〈声律启蒙〉)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联律中的对仗概念脱胎于诗律的对仗概念,再逐渐摆脱律诗中五言、七言的单句短联约束,进化为八言九言以至长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要了解联律中的对仗概念,就不能不对影响其最大的诗律对仗也略作涉猎。
    对联是在律诗、绝句的联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不是律诗、绝句的简化,但讲究对仗这一点上来讲是一致的。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词性相对固然好,实在不行亦不必强求,因词害意总是不好的。
    对联中的上下联往往是为了表达两个相似、相反或相连的意思。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的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的意思是相反的。
再如: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此联的意思则是相连的。
    《文心雕龙》中提倡“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是从诗文修辞的角度来讲,实用的对联中,特别是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反对则很少。
    四、平仄要严谨
  【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平仄之分即汉字 声调读法的两大分类,圆缓平和的读音为“平声”;短促有力的读音为“仄”。
  【平水韵】唐代官方颁布的归类的汉字读音。后世的诗、词、曲、联多依照其中归类的读音来区分平仄。
  【今声】: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作第一、二、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其中,“阴平”、“阳平”两声为“平声”;“上”、 “去”两声为“仄声”。
  【古韵】指依照《平水韵部》归纳列表的古代汉语读音,分为“上平、下平、上、去、入”五个声调读法。
  【双节平仄竿】由启功先生研制提出来剖析诗词格律的的“平仄两两交替” 的组合排布方式,具体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无限延长”。因形象双节竹竿而被学界称为“双节平仄竿”。
  【马蹄律】也称“马蹄韵”、“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规则。因其平仄格式如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而被学界形象称为“马蹄律”。
  【领字】对联长句,尤其长联长句中用以引领下文的字词,一般可以点断,字数在1-3之间;原为从词曲中使用的。
  【正格】长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的声律格式。
  【变格】长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的声律格式。
  【孤平】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七言的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孤仄】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七言的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三平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三字起的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三仄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三字起的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平仄是根据传统的四声分的,传统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传统的平、上、去、入四声的差别,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差别都是字音高低升降的不同。在普通话里,古入声字分别归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了。
古汉语中的平,则为平声字;仄,则为上、去、入三声。(请参看《平水韵部》)
现在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就是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对联的对仗句相对律诗来讲是比较独立的,只有上下两联,不存在“粘”一说,这样调平仄就自由些。上、下联能平仄相“对”就行,抑扬顿挫,就是好联。例:
    宋文天祥题孟姜女庙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比较许多对联的平仄,可发现上联和下联的相对字的声调,有绝对相反,也有大体相反的。能做到严格相反而不损害内容固然好,做不到严格相反,做到大体相反也可以。但要特别注意停顿处的平仄,尽量要做到平仄相反。就如昆明滇池大观楼联,凡停顿处,大多平仄相反,只有数字的例外,不影响全联的音乐性就可。
另外,在同一联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孤平。若出现了,下联应以相反声补救。对专有名词时,平仄受限略宽。除此,上联末字用仄,下联用平,特殊的例外。
对联声律的今声与古韵之争:
      对联过去在声韵平仄的界定上是仿照律诗,也采用平水韵的平仄分类,平水韵含“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随着时代历史的变迁,各地方言演变极大,平水韵中的“入声”基本消失,平水韵的读音也很少有人能读出来了,只剩我国南方尤其岭南一带方言还保留有“入声”,但是由于过去“普通话”没有在全国推广普及,对联的声韵格律一时还无法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运用和接受的标准,所以平水韵作为声韵标准的习惯就一直沿袭下来。在普通话得到推广和普及以后,全国已经有一个判定声韵读法的统一标准。至此,无法读出,只是作为习惯保留的平水韵越来越受联界的质疑,由此引发联界在“从今声”还是“依古韵”问题上的争论,至近仍在进行。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主张用今声,即普通话入联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对联在声律上从古韵过度到今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提倡以今声入联,逐步过渡。但是对于“平水韵”也应该适当学习,以有助于了解学习古诗文古联,而如果是岭南或者其他方言中有“入声”的联友则可以两者适当兼顾。无论采用今声还是古韵,有一点是必须遵循的,即一副对联中只能采用一套声韵标准,不能上联有依“古韵”,而下联依“今声” 。
    五、修辞要精美
    对联的语言追求简洁优美,这就要运用到多种修辞手法,现对一些常用修辞手法作一下介绍。
    (一)、顶真
     如:岳飞、文天祥祠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二)、反复
    如:悼杨诠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之何,如之何
    (三)反诘
    如:题弥勒佛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关,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事来由
    (四)疑句
    如:杭州灵隐冷泉亭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五)象征
    如:校园迎春绿
        桃李向阳红
    (六)拟人
    如:绿柳舒眉观新岁
        红桃开口笑丰年
    (七)夸张
    如: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八)摹状
    如:济南趵突泉联
        空洞洞天,作飞飞乡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九)对比
     如:郑板桥题天师洞台榭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十)倒反
    如:章太炎于西太后七十寿辰讽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十一)排比
    如: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水,彭蠡烟,湘江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庙奇观绘吾宅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傅文,马迁史,薜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汇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注:另有一些常用到的特殊的修辞方法,会在下次介绍给大家)
    (一) 对比
    如:明代户部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题联: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银
    此联是将民与官、廉与贪两方面进行对比。
    (二)衬托
    如: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此联是用“疏亲慢友”、“因财而散”来衬托“远富近贫”、“以礼相交”,一褒一贬之意非常清楚。
    (三)借代
     如:某项王庙联:
    八千子弟随流水
    百二山河委大风
    下联中以“大风”借代刘邦,刘邦曾作《大风歌》。
    (四)假称
    有意把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以自己的口吻讲述出来,这种手法称为假称。
    如:呸,我纵丧心,有贤妇必不如此
        啐,余虽长舌,无奸夫何至于斯
    (五)双声
    如: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令姑箍
    “嫂扫”、“叔束”、“姨移”、“姑箍”
    (六)双关
把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运用到对联中,能使联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相传明时李贤看上青年士人程敏政,欲招为婿,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出联道:
因荷而得藕
程猜度其意,答道: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者,何也,藕指偶,是问程凭什么得佳偶。程答:“三生有幸(杏),何用人作媒(梅)。”这一问一答皆用了双关的修辞格。
    (七)镶名
    将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镶嵌在联词中,这叫镶名。格式较多,可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有拆开分镶首尾。
    例一: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是将虞姬之名分嵌上下联的首字,称为鹤顶格。
    例二:蔡锷赠小凤仙联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这是将凤仙二字嵌在两联的中间,称为蜂腰格。
    例三:月照纱窗,个个孔明朱阁亮(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这是句尾各嵌一名,称为凤尾格。
    例四:史鉴流传真可法(史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洪承畴)
    这是将两个人名拆开分嵌在首尾,称为拆嵌格,这种修辞法较难掌握,既要嵌名成对,又要文通意深,二者相结合,才能产生艺术美。
    (八)拆合
     即是常称的拆字联。
如: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拆字联应注意拆字要合字形,又要从字形或字义或字声推开去,发现意义,必须要有理趣,若只顾拆合,不管内容,就变成文字游戏了,这就落了下乘了。
    (九)用典
    如:秀雅之体,清亮之音
        兰慧其质,柳絮其才
    这里的“柳絮其才”用的是谢道蕴咏雪的典故。
    (十)回文
    这是顺读、倒读皆成句的修辞法。这种修辞法还有许多变化:
    1、暗回,有两变:
    例一: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正、倒读的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例二: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
    这副对联倒读时,字句不同内容不变。
    2、明回,也有两变:
    例一: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是大回转,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例二:对台联:
          文中戏,戏中文,看文看戏,各得雅趣
          音藏调,调藏音,听音听调,皆有奇情
    这是小回转。
    3、回文谐音对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倒读谐音不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联。
    如: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贴翰林书
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谐调,或音同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的回文联,难度就更大了。
    (十一)叠字
    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在对联中还有一种首尾同字联,如:
    菜籽榨油油炒菜
    棉花织布布包棉
    (十二)状物、拟声
    有些联,寥寥数语,便将所为的事物形状描绘出来,生动形象,就像看到一样,这种联,称为“状物联”。
    如:棕树剥皮成光棍
        花椒开口见黑心
    拟声联也举一例: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这里的“当庆”、“情狂”是拟乐器敲打之声。
    一般来讲,上下两联字不要重复,两联的意思也不能完全一样,有的对联为了修辞的需要,个别字在上下两联同一位置上重复,这是例外。
发表于 2003-7-22 2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楹联理论(1)

喂~~~~~~霜雪斑斑,把这个和楹联创作(二)  移到理论专帖里去好不好呢?这样有点……
便于大家翻看嘛~~
 楼主| 发表于 2003-7-23 1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楹联理论(1)

同意翠袖意见:)
发表于 2003-7-23 2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楹联理论(1)

同意是同意,就是不动手。:em54:
打倒懒虫!!
   


好吧!我帮你贴, :em5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3 03:46 , Processed in 0.0963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