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8|回复: 6

长征, 伟人的诗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5 1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未弋在 2005/07/06 07:26pm 第 1 次编辑]

  长征, 伟人的诗篇
                   ______未 弋

一位伟大的诗人, 一手叉腰
挥动着有力的手臂
以勃发的诗情指点江山
1935年1月, 在遵义
他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
构思了一首恢宏的长诗
一首救国救民的长诗
并且, 以革命家的睿智和胆略
加上诗人杰出的想象
把这首长诗铺写在中国版图上
艰苦卓绝, 长达二万五千里
四渡赤水, 朦胧迷离
开始了诗章智慧的切入
金沙江畔,
滴血的波涛透湿了沉重的诗行
大渡河上燃烧的铁索
飞鸣着诗篇金属的钝响
而雪山草地
使寒冷的诗魂在饥饿中掘进
……
这首诗篇的题目叫长征
鲜红的主题
被斗争和解放的锋火熔铸
红军的意志磨成诗篇的骨血
无数苦难和牺牲, 悲壮诗的基调
在陕北延安
诗人用宝塔山蘸着延河水
为这首长诗画上了辉煌的句号
毛泽东, 和他的战友们
噙着深沉的热泪
以民族聚敛的力量与精神
完成了这首长诗
空前绝后
发表于 2005-7-5 2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伟人的诗篇

滴血的波涛透湿了沉重的诗行
大渡桥头燃烧的铁索
飞鸣着诗篇金属的钝响
而雪山草地
使寒冷的诗魂在饥饿中掘进

有气魄,铿锵有力,感情炽烈,意境深远,文笔雄健有力,语气坚定执著,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读未弋GG的诗歌真是一种享受,每次都让人在其中受益非浅,欣赏了!!!
发表于 2005-7-5 2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伟人的诗篇

[这个贴子最后由荷风在 2005/07/06 09:45am 第 1 次编辑]

长征出发地

娄三关

泸定铁索桥

遵义会议地址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团在甘肃宫和镇合影
发表于 2005-7-6 07: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伟人的诗篇

晨起能读到这么好的诗歌,真是一种享受,诗歌充满了震撼力,让读者产生共鸣,大气、磅礴。
希望朋友们都去写一些这样的诗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让长征精神世代相传。
发表于 2005-7-6 11: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伟人的诗篇

   毛泽东喜欢游历祖国的河山。喜欢游历的毛泽东,获得了无限的诗情和灵感,并使革命家的人格和诗人的气质得以高度的融合。
  
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
 这就是昆仑山。一个毛泽东到晚年都想骑马去看一看的大山。
 伫立岷山峰顶,感受横空出世、似见非见的昆仑,毛泽东体会到人类的过去,畅想着世界的未来,构思出一首《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跨越甘肃和宁夏交界的六盘山。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随后,作《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走下六盘山,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从江西算起,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个省,下面就要进入第十一个省──陕西省了。那里是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家了。
  
  到家了,长征就要结束了。
 长征的落脚点最终定了下来。这对一年多来饱尝艰辛的红军来说,有什么能比这个消息和决定更让人高兴呢?
  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应该给世人留下点什么。
  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依然是写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不用雕琢,只是拿红军跋涉的脚印,把万水千山串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首诗。
  虽只有五十六个字,虽只有一年的跨度,纪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最罕见的沉重和遥远。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在诗人未 弋笔下,长征, 是“伟人的诗篇”。
    ......
   
    《七律·长征》写了许多山,也写了两条“水”--金沙江和大渡河。
  说起大渡河,人们自然要想起石达开。就在红军抢占大渡河的七十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十几万人马,在这里全军覆灭。于是,蒋介石的飞机也向红军撒下了“毛泽东将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传单。
  让毛泽东和红军自豪的是,大渡河的历史并没有重演。
  在《七律·长征》诗中,山,不再那么凶险了。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不过像滚动泥丸。金沙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的也只是一种“暖”热,被敌人抽去桥板的大渡河上高悬的铁索,也只是有点“寒”意。连眼前岷山的千里风雪,也已变成让人更加欢喜的美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
发表于 2005-7-6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伟人的诗篇

    每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牢记历史,牢记从明朝末年中华民族开始拉大和世界的距离,从而走上落后挨打的历史。
    目今的教育中,对历史宣示和认知的热情似乎降低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实掩盖不了社会的另一面,文革的挫折更不能抹煞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能代替伟人的历史作用。
    有一句话说:“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其实,站起来远比富起来要难得多。况且现在富起来的依然是少数人。边远地区为一包盐、一斤油发愁的大有人在,每年因考高分上不起大学而借贷、甚至自杀的大有人在。我们真的应该有第一代领导人的骨气和纯粹的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是大话),有现代人的科学发展观,把怀恋把钦佩化为行为。
    人本观念很好,但贯彻到全国基层厂矿乡村何其难啊!
    (谬谈)
   
发表于 2005-7-13 07: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伟人的诗篇

不错,没有忘本。表扬一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3 15:44 , Processed in 0.0875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