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0|回复: 1

锦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13 2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义山绝唱,世人无人不知晓,这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呢,许是和当时的社会坏境有很大关系吧。至今而止,后人皆有过研究和猜测锦瑟究竟为何物,有人说锦瑟乃古筝耳,也有人说是令狐楚家妓,也有人说是玩物器具之类,也极有可能是作者悼亡自伤追朔平生,或是自悔追恨当年韵事风流,但大约以推乐器之人为最。读罢义山,我们知道锦瑟本为无题诗一首,然无题一牌乃义山独创为是,自后人以锦瑟一词命名之。
                 
  这首千古绝唱,绝妙华美之辞藻,精工对仗之句,含蓄阴柔幽,远宽广之意境,巧夺天工让读者产生美感,但作者大有看破尘烟,大有浮生伤世之悲叹,究竟为何,就从作者出生时说起罢。
                 
  李嗣万万没有想到,夫人那襁褓中的三儿,居然会成为晚唐最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极爱义山诗,曾对李商隐说过。“今生今世,愿我死之后,转世投胎做你的儿子,看来我是比不上你了。”可见香山居士对商隐诗歌艺术的痴迷程度和心醉神迷。
                 
  因家境微寒,商隐早年随父漂泊浙江东西,生活动荡不安。但是父亲对幼年商隐的教育和启蒙并未耽误,然商隐之父为繁琐慕僚之事耗尽精力,于商隐十岁时,扔下了妻儿。
                 
  商隐便随一位乡间堂叔“处士叔”系统的学习了起来,李商隐后来曾说过自己“五岁诵经,七岁弄笔。”这的的确确是事实。尔后,又入令狐楚门下。十六岁在稠人论众之中已是小荷露尖角了,那时的他以两篇得意之作《才论》及《圣论》晋谒洛阳城里的一些著名人士,所到之处,总是听到一片赞扬之声,他广泛涉猎、经、诗、文、史、他极爱李贺诗歌里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和构思,迷离深艳色泽魂丽之境。商隐就宛如一块海绵,他不断的吸收前人的养份,李白、杜甫、韩愈、等人提供给他的精神养料。商隐贪婪的吸取辈诗人的精华精髓,这注定了他最终要创作出晚唐时代的华美篇章和千古绝唱。
                 
  义山和香山居士自然有很大区别,商隐浓丽而含蓄,白居易素雅而平静,白曾搜采语典而编著了《白氏六帖》给了商隐很大的教育和启迪,商隐也曾在民间口语和辞藻典雅等方面下了很大一番功夫,著有《蜀尔雅》等集,虽佚,但从两集书名和记录它们的《宋史艺文志》上看,是属语词方面的著作。当然,令狐楚和白居易曾给过商隐很大的教益和培养,若无两位大家指评是不会有商隐的创作未来的,商隐曾有过一首诗来表达对令狐楚的感激,诗云:“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然而此时的商隐毕境年轻乐观,他哪里知道晚唐这错踪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黑暗的官场斗争将会给他的政治生活和文学创作带来一生的坎坷和艰辛。
                 
  李商隐二十有余,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之时,科举开始。然而初试失败,给了他很大程度的打击,对于当时的商隐来说,还没有到痛击的程度。他并没有十分的在意和思考,一次下第不足以正明自己才蔽识浅。他想,许多的前辈名公不也都有过一两次下第,更何况自己是初试,如王昌龄,韩昌黎等人。他们都并非一次进第,心想自己不过二十,来日方长,不必垂头丧气。
                 
  诗人大多是因多次科举失意和官场失败才显得颓靡沮丧酸楚悲观吧。
                 
  公元(830)年开始,商隐连年失利,他想,凭自己的才能怕是难以取得功名了,究竟如何是好呢。黄昏时分,商隐满怀忧思独上荥阳城楼,放眼眺望西下夕阳,唯见天际独飞一雁,一时灵思如泉,随即吟出一首: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几年科举失利的商隐随母亲迁居济源,在那儿,商隐留下了他难忘的初恋,他和一位婀娜温柔亭亭聪慧的天真烂漫少女,名叫柳枝的姑娘相爱了。商隐曾对柳枝有过描述: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巳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抚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然而商隐初遇柳枝没有多久,便有位镇守东边某地的大僚,很随便的就把柳枝强娶了,柳枝象一粒沙,一叶飘絮,从商隐的身边飞走了,商隐悲痛之余,写下一首《柳枝诗》最后两句最引人回肠。诗云:画屏綉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在诗中,他把柳枝比为柔嫩芳香的丁香子儿,他毫不隐晦想与柳枝白头到老,可惜有情人未成眷属,他只得在心中珍藏了这份宝贵的初恋。
                 
  年轻的商隐在接踵而至的忧患打击中成长起来了,然而年老的晚唐正在慢慢的衰朽慢慢崩溃。虽然安史之乱的沉痛打击没有使晚唐灭亡,但它似乎生病了,它的健康和青春一去不返,他的寿命正在江河日下。李商隐就是在这样一个皇室权益争夺,藩镇林立,自雄割据的晚唐乱世中生存着,他坚难的走着自己的人生。
                 
  甘露事变,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皇室势力争夺席卷了首都长安,年轻的商隐看到了黑暗的晚唐政界斗争和人民生活疾苦,使他今后的诗歌创作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开成二年,商隐二十七岁了,自从他应举以来,这已是八个年头了,但他依旧为求取功名艰难的奋斗着。一千多年前的知识份子不象现在有多种职业可选,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隐居畎亩,要么获得一个官职,如果想要做官,必须得先考中进士才行,开成二年的知贡举由礼部侍郎高锴连任,当时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綯以高锴交情很好,也是因为令狐綯在同锴面前提名了李商隐,在这年的礼部考试中,商隐终于进士及第,终于金榜题名。如当年没有令狐楚的栽培赏识,没有与令狐綯的友谊,商隐是不可能一举成名的,在那样一个益权为主的社会里,商隐隐约觉悟到今后的官场之路会更加黑暗更为难走。
                 
  开成二年,在泾州过得相当愉快的商隐相识了上司王茂元的女儿王氏,并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很快就和王氏结为夫妻,然而不愉快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令狐楚和王茂元在政治上有磨擦和仇恨,这些事情商隐并不知道,当令狐楚在长安知道了商隐和王茂元的女儿成婚后,便大发雷霆,大骂商隐“背恩”,就连和商隐一向交好的令狐綯也对商隐避而不见,商隐的恩人和精神支柱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了,这很令商隐悲咽,有苦难言。尔后,商隐的第二次及第很自然的就落选了,商隐悲怨至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有冤不得升,有屈不能言。令家和王家他都得罪不得,心情萧落郁闷的商隐独自登上安定城楼,他看见满目江水浸染一片荒凉沙滩,虽是春天,然而多年来四海奔波遭受诽谤和落榜的商隐心水如潮,起落难平。他怀着对这个时代的悲愤和感怆呤出了一首好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就是晚唐知识份子悲凉命运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沉痛打击下,只有温柔多情的妻子王氏能够体贴和理解他,商隐想起自己在长安落榜时,妻子来信给他安慰他竟连一封信都没回过。心中有愧的商隐想用全身心来为慧贤的妻子讴歌,他向妻子唱到: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商隐不禁握起了妻子的纤纤玉手,对妻子自嘲似的说:“我去不了长安,就不去罢,就让我天天尽情欣赏你那娇美的面容吧,你的脸比初升的太阳还要娇嫩,还要美哟。”妻子娇羞的笑了,鼓励商隐说:“不得灰心啊,自古不是有一鸣惊人的说法吗,困顿只是暂时的,天大的困难有咱俩一起对付了,怕什么?”
  商隐感动的说:“我苦惯了,清寒惯了,可就是怕苦了你!”妻子坚定的说:“凡你能吃的苦,我也一样能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情真对白,让商隐感慨千万,在商隐的心中凝聚了一首:
                 
  初闻征雁巳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商隐的这次婚姻究竟是祸还是福呢?
                 
  开成四年(839)吏部考试,商隐在长安读到了平时很难读到的历史秘籍和前人文集,这对于他丰富知识提高学问有很大好处,公务之暇的商隐和同僚文官们一同留在了秘书省,他是那样的热恋着长安,热爱这里的一切文明,从皇宫禁省的碧瓦红墙到城里大道两旁的槐树和柳树,繁华的秘书省风景幽美,林木茂盛,所有的梵寺道观和园林让商隐如痴如醉的痴迷着。可惜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其实唐朝的国势早以一蹶不振了,商隐只在秘书省呆了一个月就来了一道调令,要他马上去河南弘农县去做县尉,县尉是九品上阶,也就是说商隐这一调就降了两级,然而商隐的脾气在腐朽的官场中自然是吃不开的,上级自然也就选中了他,无可奈何的商隐只有在弘农县掌管着捕盗,察奸,负责治安。然而书生气十分重的商隐对于工作还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听候让司的差遣。但毕竟商隐天性率直正义,有时会为一些所谓的“刑徒”辩护几句,久而久之,商隐的行为竟使朝庭观察使孙简大发雷霆,孙简召见商隐,而理由不过是商隐全活了几个“刑徒”而已。商隐自然不服气,便以理解释,却又被视为“以下犯上”商隐自然是吃不到好果子的,退下堂后商隐一肚子悲愤,无人可叙,悲哀至极的商隐打算辞官回乡。
                 
  大唐王朝就象黄昏时天边的一抹残阳,一点,一点的沉了下去。然而商隐并不知道自已今后的前途会更加萧瑟,更加困厄,更为坚难。
                 
  会昌元年正月,李商隐重入秘书省,因岳父王茂元升为了泾源节度使被调为朝中臣,之后又任中臣太常少卿,并被加为仆射之衔,在岳父的开道和安慰下,无奈的商隐入了岳父幕下做事。之后又到了会昌二年,商隐以书判拔萃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他终于以自己的力量重新返回了长安,回到了他向往以久的首都,然而此时的商隐又悲又喜,因为秘书省正字的级别比校书郎还低,和县尉级别同等,差距不大,自商隐登科以来这以是三个年头了,别人做官是越做越高,比如令狐綯,人家现在以升为户部员外郎,然而自己却是愈登越下,沧桑的经历和悲凉的身世,使商隐心中滋味万千,复杂曲折。在一个圆夜清秋时分,商隐怀思家人和故乡,心中抑郁悲愤,这所有的起落浮沉象一盘,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一同围绕在中年商隐心中,这首《无题》就是在这样一种心情和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但不管怎么样,商隐总算是从封建社会臣子们的手中得到了一个芝麻般大小的官位和一碗别人喝剩了的残粥水。虽说辛苦,但总算是有一个稳定些的职业了。
                 
  会昌二年冬天,商隐母亲去世,商隐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还有对商隐有过教育之恩的处士叔死后留下来的两个儿子都需要商隐来照顾,这些重任又完完全全的落到了作舅舅的李商隐身上,家道是无可挽回的在一步步的衰落,在那黑暗的不景气的时代振兴家族的希望成为了泡影。商隐想起十六岁离家出外谋求生路的那些年岁,已经有十五年了。可是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呢?诗歌和文章的声名是有了一些,可是能够养家糊口么?难道就只为了这毫无用处的虚名而奔波么?商隐的幕僚生涯最终要伴随他一生。
                 
  会昌六年(846)三月,商隐远赴桂海,商隐的父亲李嗣曾经也是幕僚,但父子所不同的是,李嗣当年还有力量携眷同行,而现在的商隐只能撇下病弱的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独自上路,商隐的生活遇境比他父亲还要困难。
                 
  大中三年五月,驻扎在徐州武宁军发生兵变,前往徐州参与平乱的念头又激起了李商隐从军赴战的热情,而且卢弘止也正好需要得力干员帮助军务,便奏请了节度判官这个六品下阶给了商隐,这便使商隐颇为感激,在和妻子商量之后,他便答应了卢的邀请,然而李商隐心中却又充满了矛盾。多年来,他和妻子一直没有尝到夫妇欢聚,安定快乐的日子,现在刚一见面,却又要马上离别。窗外下着纷扬大雪,商隐看着烛光映照中偷弹珠泪为他缝朴冬衣的妻子,他是多么的伤感呵!他感觉得自己的心中有一把利剑在朴腾在翻滚。
                 
  商隐于腊月离开长安,在大中四年初赶往徐州,由于卢弘止在对付乱兵时采取了良好的措施,这场兵变之斗才平息了下去,商隐在徐州过得还算不错,又遇上春风三月天,枊密莺啼河水青青的时候,商隐对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去想,在徐州期间商隐去游览过一些名胜古迹,也曾提笔写过一首: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然而商隐在徐州还是有情绪郁闷的时候,他总是沉静多思,自从进入社会然后科举,然后又四处奔劳,他总对已逝的岁月有许多惋惜追忆和怀念,可是岁月流逝如水,商隐终究,还是老却了。
                 
  大中五年夏天,商隐从徐州赶回长安,一路上风景秀美,山如眉黛,商隐此时的心情是相当愉快的,因为他马上就要和家人团聚,马上就可以回到首都,回到亲爱的妻子身边,他风尘朴朴汗水淋淋的赶回。
                 
  来到长安,一路柳枝随风轻扬,湖海鳞鳞波光闪闪。街市还是老样子,没有变化,依旧繁华美丽,热闹。可是当他回到家,他力刻被一种惨淡的肃穆氛围给震住了,他惶恐不安的进入闺房中。他真的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这就是自己的妻子么,当年那个娇柔多情贤慧的妻子么,出现在商隐眼前的是一个骨瘦嶙嶙的生命快要终结的人,他向妻子哭喊着,拼命的摇着那声音微弱的妻子:“我现在已经回来了,远行的人回来了,我是义山啊,我是你的夫君呵!你怎么变得如此的憔悴无力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怎一个愁字了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千古流传至今,却是在这么一个悲惨背景下写出来的,是用了血泪用了生命和岁月这三种物体所组成的一首诗。
                 
  商隐想起自己落榜时妻子的安慰和鼓励,想起了妻子短暂的一生,无私的爱着自己,多少次的迁移,多少次的寒冬腊月,妻子在烛光旁为自己朴衣,她象一支烛火烧尽了最后一滴蜡,她象春蚕一样吐尽了最后一根丝。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这样的丧妻之痛,在商隐心中留下了一道永远也无法痊愈的伤痕。商隐变成了一座雕塑,他没有泪水,也没有生命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只有不断的自言自语的安慰自己说:“还好还好,夫人此去蓬山并不遥远。还好还好,我可以叫青鸟去帮我探望她的。”
                 
  商隐年轻时曾经去过寺观里学过道,他在道教中曾下过一番苦功。信奉道教和佛教在唐朝是一种社会风气,然而,信教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没有把握了,丧失了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想在信教中寻求一点麻醉和一点可怜的快感,这就是信教的主要原因。李商隐最终走上了这一条路,他在道教中麻痹自己,这是使他今后的诗歌创作走向隐晦和荒凉的主要原因。商隐心中有太多的苦楚太多的悲观,然而在他内心深处还有一个角落装着一点儿友谊,他的《夜雨寄北》就是这般亲切。这样情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中九年(855)九月,朝廷下诏征柳仲郢,为吏部侍郎。商隐便随同好友柳仲郢去长安。不久之后,他们行到了大散关,商隐看到了一个耸立在山崖壁上的圣女象,他看见寂寞孤独的圣女象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身世和圣女象融为了一体,哀惋悲怨的商隐写下一首哀怨之歌《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不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大中十年(856)初春,商隐和柳仲郢来到长安,商隐闲居在家,等候调职。
                 
  在一个深夜,他回忆起曾经和妻子,在这个寒舍里粗茶淡饭。回忆起当初和妻子一同在洛阳游玩时的情景,回忆起自己下徐州时妻子在寒冬为他朴衣,回忆起妻子说过的那句话“凡是你能吃的苦,我一样能吃,自古不是有一鸣惊人的说法吗?天大的困难,有我们一起对付,还怕什么呢?”
                 
  声音一直在商隐耳边回响,商隐在幻觉中,仿佛看见妻子就站在身旁,象当年一样的美丽,年轻。夜晚,朦胧的月影在淡淡的晕圈中徘徊,露水聚落在尚未着花的枝头。
                 
  这里的一切声音,高高的楼阁,门上的锁,那台阶上的青青苔藓,那不可逆回的时光,多次的落榜下第,黑暗腐败的官场,曲折多难的幕僚生涯,这散发着铜臭和血腥味的时代,屋中的油灯火在昏暗中跳跃,昔日生活的细微痕迹,长长的走廊,那幕僚时山头天边的残阳,这大唐的烟雨楼台,战争的血肉分离,皇朝的腐朽黑暗,那朴朔迷离的岁月时光,妻子的微笑,脸上的泪水,那深蓝色的夜空,那星光彩霞,那沧海桑田,那哭泣的鬼神,那神秘的宇宙和佛祖的微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一望窗外,已是天明时分,我仿佛从一千多年前走了过来,我们现在写不出这样的诗来了,这样的好诗,只属于那个时代,然而我们写不出这样的诗,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么?


发表于 2003-4-14 13: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锦瑟

[这个贴子最后由浮云如梦在 2003/04/14 01:33pm 第 1 次编辑]

这个时代我们写不出商隐那样的好诗好词,也体会不出他那时的心境。我独爱《《重过圣女祠》中的: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这两句,以其中的梦雨做了第一个网名,很多人问起为什么叫梦雨,我说出自李商隐的这首诗,但遗憾都不知道这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2 20:54 , Processed in 0.0946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