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梅庄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0|回复: 2

挽谢晋---送普通电影者一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4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挽谢晋
谢绝红尘 芙蓉镇里摇篮客  
晋登紫府 磐石湾边牧马人   



新华网:谢晋用胶片书写中国社会大事记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18日电(记者 段菁菁)10月18日凌晨,著名导演谢晋因病在家乡浙江上虞逝世,享年85岁。
  我们很难界定电影是谢晋的一个梦想,还是它赐予了谢晋无数个梦想。也许"在电影里活着"或者"为电影而活",都可以归纳谢晋的一生。正如余秋雨先生曾在《足迹》的序言中所说:"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一大批中国人如果没有《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等电影可看,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失落?
  一个世纪有一个世纪的文化,在二十世纪,电影成为无可置疑的文化强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当人们重新追求人性的回归,重新检视历史记忆时候,谢晋推出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当社会上掀起盲目崇外的风潮时,谢晋便拍摄了抒发炎黄子孙的思乡恋国之情的《最后的贵族》;1997年香港回归,谢晋又推出对近百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审视的《鸦片战争》……
  浙江省作协主席程蔚东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重要历史时期,谢晋的作品都能够跨越禁忌,引起同时代人的共鸣。他所执导过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如果20世纪中国电影还没有美好的形象留下来,并且被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话,那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就没有尽到责任。”
  谢晋曾经说过的这番话,让我们强烈地感到他所肩负着的重担:如何才能将历史留下的思考融入到艺术作品中,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于是,他反复叮咛着年轻一代的电影人:当导演,先把历史学好。
  在从影的道路上,谢晋始终带着这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感,用胶片书写着中国社会政治、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神的涌动:《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秋瑾》《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他总是面对现实,去感受、捕捉群众之痛痒和最有时代感的题材,用电影的语言把自己对中国政治历史、社会生活的洞见和接受者的审美趋向谐调起来。
  从影60余年,这位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开拓者,一直在保持着对社会的严峻而深刻的审视,吸取他人经验和现代意识,勇敢地超越对自我。
   

《女足九号》 (2001)   
《鸦片战争》(1997)
《女儿谷》 (1995)
《老人与狗》 (1993)
《启明星》 (1992)
《清凉寺钟声》 (1992)
《最后的贵族》 (1989)
《芙蓉镇》 (1986)
《高山下的花环》 (1984)
《秋瑾》 (1983)
《牧马人》 (1982)
《天云山传奇》 (1980)
《啊!摇篮》 (1979)
《青春》 (1977)
《磐石湾》 (1976)
《春苗》 (1975)
《海港》 (1972)
《舞台姐妹》(1965)
《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
《红色娘子军》 (1961)
《黄宝妹》 (1958)
《女篮五号》 (1957)
《水乡的春天》 (1955)
《蓝桥会》 (1954)
《一场风波》 (1954)
《控诉》 (1951)

[ 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08-10-23 23:1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24 1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老师好联 即列出谢导的主要作品,又让谢导辞世归仙,没有诸多的凄楚哀婉,只让人记得谢导,不让人悲从中来,喜欢
                ( (
                _)_)
     ( (       |====|-+
      ) )      |\/\/| |
    (----)-)   |====|-+
     \__/-'    \____/
    `----'
发表于 2008-10-25 10: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联,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书剑梅庄 ( 鄂ICP备19013424号-6 )

GMT+8, 2024-12-22 13:36 , Processed in 0.0683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